【摘 要】
:
公共文化服务是以满足公民基本文化需求为主要目的而提供的公共文化设施、文化产品、文化活动以及其他相关服务,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由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其作为满足人民群众基本精神文化需求和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载体,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服务型政府建设均具有深远意义。基层街道乡镇的公共文化服务是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加强基层街道乡镇地区公共文化服务的建设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共文化服务是以满足公民基本文化需求为主要目的而提供的公共文化设施、文化产品、文化活动以及其他相关服务,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由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其作为满足人民群众基本精神文化需求和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载体,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服务型政府建设均具有深远意义。基层街道乡镇的公共文化服务是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加强基层街道乡镇地区公共文化服务的建设,有利于提高基层群众的综合文化素质,丰富基层地区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十九大以来,各级党和政府都推出一系列政策支持公共文化事业的建设发展,加大财政和公共资源对公共文化的投入,坚持以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实施了大量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惠民工程,积极组织开展贴近群众生活、符合群众胃口的文化活动。总体来看,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渐完善,公众多元化的文化需求逐渐得到满足。近年来,成都市高度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明确提出要全面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提档升级,建成发展均衡、运行有效、惠及全民、保障有力,与成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积极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的城乡均衡发展建设,全市公共文化事业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在工作推进过程中,一些偏远的基层地区公共文化建设还存在不足,公共文化服务的形式单一、内容不够丰富、总量不足,文化活动少,专业文化人才缺乏,这些问题对成都市基层地区的公共文化建设工作提出了挑战。简阳市石板凳街道作为成都市远郊区的基层街道,属于典型的传统农村区域,在公共文化服务发展建设方面,与中心城区比较还存在较大差距。本文通过访谈和调查,了解石板凳街道当前在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方面的主要做法和成效,并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运用新公共服务理论、治理理论和服务型政府理论,并结合石板凳街道实际情况,提出优化改进的对策建议。当前,简阳市石板凳街道公共文化服务存在的问题主有:第一,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落后,供给总量不足、内容形式不丰富、手段传统。第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不均等,包括文化设施建设不均等、资源分布不均等、投入不均等。第三,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薄弱,比如工作人员少、人员专业性不强和梯队建设不足等。第四,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与需求脱节,既包括供给内容的不匹配,也包括供给方式的不匹配。第五,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参与不足,主要体现在参与程度、参与形式和参与积极性方面。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石板凳街道对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保障力度不够、城乡二元结构体制限制、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建设落后、供需双向互通联络平台欠缺和社会力量参与的准入性不高等。在深入分析上述问题原因的基础上,本文立足于石板凳街道现状,提出了优化石板凳街道公共文化服务的对策建议,即加强公共文化服务的基础保障性建设,推进场镇区域与非场镇区域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建设,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培养建设,提升街道公共文化供给与群众需求的匹配度,强化社会力量在村(社区)公共文化建设中的参与。以期通过这些措施,提高石板凳街道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更好地满足辖区人民群众对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
其他文献
在2018年,我国正式新一轮改革党和国家机构的过程中,建立了应急管理部,公安消防和武警森林20万指战员的改制转隶,成为了中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中里程碑式的事件。消防救援体制改革横跨军地体制,走出了一条有别于世界各国、有别于军队、警察和一般政府机构的独特道路,极具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选择以四川消防救援机构改革作为案例进行研究,主要有三方面的意义:第一、丰富消防救援机构改革的文献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
“花木兰故事”在中国经历了千年传播,在美国经历了百年传播,极具跨文化传播意义。研究中美花木兰文化形象与传播,对于了解中美文化差异,促进中国故事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六部花木兰作品进行花木兰文化形象的传播与解读,即以中国木兰故事为代表的魏晋民歌《木兰辞》、豫剧电影《木兰从军》、音乐剧《木兰诗篇》,以美国花木兰故事为代表的汤亭亭小说《女勇士》、迪士尼动画电影《木兰》、迪士尼真人电影
攀树起源于十九世纪初,早期发展的雏形是树木工作者和树木研究者为保护树木对其进行维护和修剪所运用的一项技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逐渐演变成一项户外运动。2012年厦门大学将攀树运动作为选修课程,标志着攀树运动正式进入我国。经过短短几年的推广,虽然攀树运动在我国学校体育课程、运动休闲市场以及林业等领域都有涉猎,但推广进程还是较为缓慢。本研究以攀树运动在我国的推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实
台湾地区于2008年开办了“国民年金”养老保险,但伴随台湾地区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未来台湾地区的人口演变、“国民年金”保险基金收支运行以及人口老龄化是否会对“国民年金”保险基金产生冲击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本文在梳理人口老龄化及养老保险相关研究成果基础上,统计性描述和分析了台湾地区的人口老龄化及“国民年金”保险现状;为进一步预测未来“国民年金”收支存续情况,本文从“国民年金”收入与支出两个方
汉服是汉民族传统服饰,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蕴含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意蕴与审美观念,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宣扬与发展创新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汉服作为我国特色鲜明的文化符号,历史悠久,种类多样,意蕴丰富。历经数千年的发展演变,汉服在当下的新时代重新焕发活力,适合应用于当代的国际中文教育。由于汉服在当代的复兴历史较短,学术研究和市场发展还存在许多问题,因此,需要为汉语学习者提供具有专业性、知识性
本文主要对明清时期苏禄与中国的海上贸易进行系统详细的考察。第一章考察贸易背景,主要对苏禄的兴起及与中国的历史往来进行梳理,并简要介绍这一时期中国的海外贸易政策,尤其是与苏禄相关的部分。第二章对朝贡贸易进行考察。明清两代,苏禄曾多次派遣使团来中国朝贡,贸易在朝贡的外衣下开展。“希冀宽免关税,贸易图利”是苏禄进行朝贡贸易的本质目的,这一目的贯穿朝贡贸易的始终,但在特定历史时期,苏禄进行朝贡贸易的目的中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引发了世界范围内了解并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热潮,而舞蹈作为肢体艺术,无语言障碍作为羁绊,视为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渠道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次重要讲话上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作为国家“文化走出去”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文化对话与交流中不能缺席。我们要有能力、有准备、有选择地传达出我们自己的声音,更好地在国外推广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成为当下
英国有三十家孔子学院,数量居欧洲之首。了解英国民众眼中的中国形象,对未来孔子学院在英构建正面积极的中国形象十分必要。本次研究结合跨文化、传播学、话语分析、文献分析等一系列理论和方法,结合中英两国历史文化背景,将“中国形象”的研究引入汉语国际推广的领域里。运用问卷调查及普通民众访谈和英国媒体报道分析,以英国18岁以上的民众作为研究对象,探究英国人眼中的中国形象各要素,包括中国第一联想、中国经历、中国
成人应试培训市场作为成人培训的刚需市场,近年来伴随着考研人数、考证人数以及出国留学人数激增而迅速发展。一方面,参培需求的增长导致机构数量随之增加;在双减政策下,一部分K12机构也将转型的焦点聚集到成人应试培训市场,这导致了市场竞争的加剧;另一方面,为了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力和学历水平,成人,尤其是在校大学生参培意愿强烈,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信息技术的发展打破了参加培训的地域限制,进一步释放了参培需求
本研究试图在阐明拉康(Jacque Lacan)所提出的“符号性债务”的基础上,探讨个体的无意识精神结构如何连接至代际和社会,并通过对一例个案的分析揭示了临床实践与理论学说的同构性。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曾通过他所提出的“原父神话”解释无意识如何具有集体性的约束力,但最终以失败告终。拉康则借助他所提出的符号性债务对弗洛伊德的未竟之事业进行了迂回的阐释,将无意识的代际间性安放在符号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