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元素分布及迁移的高效高灵敏X射线成像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IT_Happ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属元素是自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体系内部的结构分布、金属元素种类以及动态迁移过程展开研究是探索自然体系内部组成以及自然规律背后原理的关键环节。根据自然体系中各组分之间的相对作用关系以及作用机理的不同,可以基本分为简单体系和复杂体系两大类。简单体系是指各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依赖关系相对较为简单的体系,探明其中的金属元素种类组成以及含量分布对于评估体系性能和应用范围等至关重要;复杂体系内部各组分之间往往存在着各类复杂的相互作用或相互依赖关系,对其中的金属元素迁移转化过程进行探测也是开展复杂体系研究的关键。相比化学成分检测和谱学分析,基于成像学的表征手段可以更加直观地对自然体系展开分析,X射线成像可以兼顾高穿透性和高时间、空间分辨率成像,同时满足对体系非侵入性表征的需求。研究金属元素定量分布和迁移对合金材料特性、电池充放电性能、集成电路使用寿命、地质勘探、环境污染和修复等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现有方法很难同时实现金属元素分布及其迁移的高效高灵敏测试。本文拟通过优化X射线KES成像及运动衬度成像方法,实现合金材料和电化学反应过程的金属元素分布和离子迁移的高效高灵敏大视场成像。由于采用了全场成像方法,且视场可拓展,相较已有方法,可望大幅提升元素分布和迁移测量的效率。基于上海光源X射线成像线站(BL13W)开展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发展和建立了KES图像衬噪比和目标元素含量线性关系的校准方法,实现了元素分布大视场高效率高灵敏测试。针对单次测试中的噪声、入射光场分布不均匀、不同样品吸收不一致等导致的元素含量测量精度和灵敏度低的问题,基于标准样品研究了图像衬度和元素含量的线性关系,通过图像背景归一化并引入衬噪比,成功实现了元素含量的高效高灵敏测量。针对多次测试实验条件不一致导致的测量误差,发展了基于衬噪比的图像归一化方法,成功拓展了元素分布测量视场。原则上该方法通过样品扫描可适用于任意尺寸样品测量,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元素分布测量效率。实验结果表明,KES-CT成像的切片图像灰度与目标元素含量呈线性关系,可用于元素三维空间分布测量。(2)基于KES图像衬度与元素含量的线性关系,通过引入吸收图像的灰度分布成功消除了样品厚度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成功实现了合金样品元素分布的高效高灵敏成像。合金样品对X射线的强散射会严重影响元素含量分布成像的精度和灵敏度,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引入衬噪比可显著降低噪声对测量精度的影响。测试样品厚度分布不均匀会直接影响测量结果,通过引入单能吸收衬度图像成功消除了样品厚度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原则上该方法使用于任意厚度分布的样品。通过扫描待测样品、图像拼接的方式扩展了测量视场,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实现元素分布的大视场测量,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测量效率。基于发展的方法,定量分析了无铅焊料中Ag元素分布,发现了其中的Ag元素的异常聚集分布现象。实际样品的测试结果表明,发展的KES成像方法可用于合金材料内部元素分布的高效高灵敏原位无损测试,特别适合于高效、大视场测试场合。(3)首次将运动衬度X射线成像引入到金属离子迁移过程观测中,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大幅提升元素迁移成像的灵敏度,实现了传统方法无法观测到有效信号的金属元素迁移成像。引入X射线运动衬度成像以提高成像灵敏度,基于电解池模型通过调节电解池电压调节电解池内离子浓度和电化学反应强度,同时利用传统时间减影成像的比对分析直观判断运动衬度成像的灵敏度和信号提取能力。基于运动衬度X射线成像首次成功观测到电解初期电化学反应的空间分布,发现电解池通电最初阶段电化学反应在整个电解池内同时发生,其中电极区域较强,而不是通常理解的在电场作用下金属离子在电场力作用下在电极间迁移。当电解池电压低到一个临界值,传统方法无法获取离子迁移有效信号时,运动衬度成像仍可以获取离子迁移的清晰路径。实验结果表明,X射线运动衬度成像可大幅提升电化学反应过程中电化学反应和离子迁移的观测灵敏度,为电池、电解池工作状态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迁移研究提供一个全新的手段。(4)基于X射线运动衬度成像对动态过程观测的优势,定量研究了电化学反应过程中金属离子迁移特性,揭示了电解反应的系列新现象。电池、电解池的电化学反应过程中的电解质迁移过程、电极材料氧化还原反应和还原金属原子的沉积效应等的观测和定量分析,对电池结构设计、电极材料选择、电解效率优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基于电解池电化学反应过程的X射线运动衬度成像研究结果表明,电解过程中除观察到金属离子自阳极向阴极方向迁移、其轨迹受多重因素的影响随时间变化。随着大量金属离子在阴极被还原成不带电的原子,对阴极产生电场屏蔽,从而影响离子迁移轨迹。还原金属原子发生团聚、并受重力影响向底部沉积,受其影响离子可绕过电极到阴极外侧接收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利用运动衬度成像的相位信息进一步给出了离子迁移和原子沉积的运动方向和运动速度的矢量场分布,从而实现了电化学反应过程的动态定量分析。因此,X射线运动衬度成像的大视场动态定量特性,为离子迁移研究提供了一种高效高灵敏观测手段。
其他文献
配体保护的具有原子级精确结构的金纳米团簇(Au NCs)由于其量子尺寸效应和离散的能级而表现出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例如光致发光、手性、磁性等,在光电子学、传感、催化、生物成像和纳米医学等多个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成为近二十年来备受关注的纳米材料。Au纳米团簇具有明确的金属核和表面保护配体结构,外层配体为Au纳米团簇提供良好的保护,同时表面配体的结构和性质对于Au纳米团簇的物理化学性质也至关重要。
学位
受体配体相互作用在细胞增殖、信号转导、免疫激活等生理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细胞表面的受体配体通常呈现多价相互作用。近年来,框架核酸作为一类具有确定几何形状的DNA纳米支架,已用于体外多价配体的构建,为深入揭示受体配体相互作用机制提供了可靠的工具。利用框架核酸纳米级分辨率的可寻址特性,可实现对配体数目、间距及空间构象等参数的精确调控,进而研究细胞表面受体配体的结合特性及影响因素。本论文中,我们利用框
学位
具有刺激响应性、结构可调性、动态可逆性、生物相容性及可大规模合成等优异特性的超分子组装多肽凝胶,在生命科学、材料科学、光电及能源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已报道的多肽凝胶主要通过试错法偶然获得,存在耗时长、成本高等问题,这限制了多肽凝胶的应用。目前,科学地预测多肽如何通过自组装形成凝胶仍是一大挑战。因此,亟需对多肽自组装过程和成胶行为进行研究,以获取其自组装和凝胶化的规律,进而为胶凝剂的构建和开发
学位
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Hard X-ray Free Electron Laser,简称HXFEL)的出现使得能够产生短、强、相干X射线脉冲,用于物理、生物、化学研究等领域的广泛科学应用。正在建设的上海高重复频率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和极端光学装置(SHINE)是国内第一台高重复频率硬X射线自由电子装置,装置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最高效和最先进的自由电子激光用户装置之一,为物理、化学、生命科学、材
学位
上海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SHINE)作为国内第一个工作在硬X波段的自由电子激光装置,其在相干性、短波长等方面都有着无法取代的优势。装置主要由直线加速器部分和波荡器部分组成,前者负责提供高能量、低发射度的高亮度自由电子,后者负责束团在波荡器内振荡发光。直线加速器组成复杂,需要种类众多的结构管道以及磁聚焦结构约束束流传输的同时,保证束团品质。当管道半径和束团长度较小时,束团与管道之间的相互作用产
学位
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XFEL)是基于粒子加速器的新一代先进光源,具有超短脉冲、超高峰值亮度、输出波长连续可调等优异特性。这些特性使得结构生物学、光化学、原子、材料科学和凝聚态物理基础研究领域有了前所未有的发现。最常见的XFEL运行模式是自放大自发辐射(SASE)模式,其辐射放大从电子束的噪声开始,导致它的纵向相干性和稳定性差。因此,如何产生稳定的、全相干的X射线脉冲成为近十年XFEL领域最重要的研
学位
针对皮肤科门诊的痤疮患者发病人群多数是青少年,由于熬夜会导致病情加重、反复的现象。分析青少年熬夜不良生活习惯的相关影响因素,并对熬夜和痤疮发病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综述,旨在通过提高社会人群知晓长期熬夜对青少年痤疮患者的危害,并为改善熬夜行为的干预提供一个参考。
期刊
浅水三角洲储层是我国油气田中一种重要的储层类型,研究其砂体构型和剩余油分布具有重要的意义。以松辽盆地南部泉四段为例,在录井资料、测井地震、岩心、分析化验及油田生产动态资料的收集整理基础上,综合应用沉积学、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储层地质学和油藏工程等相关知识,完成研究区地层划分与对比、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储层砂体构型、剩余油分布等研究内容。研究表明,泉四段沉积时期,松辽盆地南部地势平缓,气候由早期炎热
学位
中国上扬子地台滇东-黔西地区中二叠统广泛发育白云岩。针对这些白云岩的成因,前人进行了一系列研究,提出了多种白云岩形成机理。然而,关于镁离子的来源、白云岩的形成环境特征和白云化的主控因素等关键问题,至今仍无定论,存在诸多争议。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滇东-黔西地区乃至整个上扬子地台的油气扩展勘探,必须通过研究加以解决。为了帮助预测研究区的白云岩储层分布,降低勘探风险与成本,本次研究综合利用露头、岩
学位
科学问题:随着对含油气系统认识的逐步深入以及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非常规油气,特别是页岩油气,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热点领域。近年来,在中国发现了丰富的页岩油气资源并展现出良好发展前景。然而,我国页岩油气勘探开发的过程中遇到了巨大的挑战,主要原因为中国含油气盆地以陆相地层为主,地质条件复杂,泥页岩层系具有相变频繁、深度变化大、油气成熟度范围广的特征,多个要素制约着页岩油气的开发效益。在这样的背景下,几个关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