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认同”是一个内涵丰富的词语,它最早在心理学上使用,后来广泛应用于社会学、政治学、民族学、文化学等领域。本论文在综合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提出思想政治教育认同是指受教育者基于自身的需要,在教育者引导和教育环境影响下,主动、自觉地理解、认可、同意、接受、同化一定的阶级、政党、社会群体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形成情感和精神上的归属感和一致性,并内化为自身的思想、政治、品德素质,外化为符合社会需要的行为和习惯的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认同的本质应当从以下三方面把握:第一,思想政治教育认同本质是认同主体在追求一致性、明确归属感中改造思想政治品德和行为的实践活动。第二,思想政治教育认同本质是意识形态掌握群众的实践活动。第三,思想政治教育认同本质是促进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统一的实践活动。依据认同心理活动发展规律,可以将思想政治教育认同划分的认知认同、情感认同、行为认同三种基本类型。思想政治教育认同具有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社会价值主要是从满足统治阶级和社会需要的角度出发,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认同活动满足统治阶级的统治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态建设等方面体现出来的促进、推动作用。个体价值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认同在满足个体的发展、对人进行精神引导、促进人的全面发面而体现出来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思想政治教育认同理论的系统、深入研究,离不开揭示其理论的依据。马克思主义灌输论、人的本质论、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认识论、“类”的思想等有关理论是思想政治教育认同研究的基本指导理论,夯实了研究的根基;而西方相关心理学、政治学、社会学、文化学、解释学等学科的理论则为思想政治教育认同研究提供理论借鉴,拓宽了研究视域;中国古代、近代、现当代思想政治教育认同观念、观点是思想政治教育认同研究的重要理论资源。思想政治教育认同的生成具有动力性根源、工具性根源、目的性根源。需要、利益是思想政治教育认同生成的动力性根源。思想政治教育认同工具性根源,是指从阶级性、政治性出发,思想政治教育认同的产生,是促进社会成员接受、同化统治阶级、国家、社会群体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以达到维护统治阶级利益、促进国家团结与稳定、推动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思想政治教育认同目的性根源,是指从人的发展性、完善性出发,思想政治教育认同的产生,是个体通过接受、同化占统治阶级、国家、社会群体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以满足推动个体社会化、丰富个体精神世界、促进个性自由而全面发展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认同的基本要素为认同主体(受教育者)、引导者(教育者)、认同客体(主要是指认同的内容)、认同介体、认同环体。在思想政治教育认同要素的关系中,存在着认同主体与认同客体、认同主体与引导者、引导者与认同客体等诸多关系形成的结构。思想政治教育认同过程是指认同主体对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认可、同意、接受、同化为个体的思想品德,而经历认知选择、内化吸收、外化践履、反馈调节等思想矛盾运动过程。在思想政治教育认同中,认同主体存在“前结构”即认同图式。思想政治教育认同图式是指认同主体在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接受、同化、认同新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之前,在先行实践基础上为保持一致性建立起来观念体系、知识结构。认同图式具有主客同构性、内隐稳定性、连续一致性的特征,具有保持一致性、意义诠释、整合信息、把握方向的功能。思想政治教育认同过程的运行分为认知选择、内化吸收、外化践履、反馈调节四个不同阶段。思想政治教育认同的实现方式分为被动性认同和主动性认同两大基本实现方式。被动性认同是指认同主体在缺乏深刻认识或在一定压力环境下消极的、不自觉、不自愿的信认可、肯定与接受的基本认同方式,分为从众性认同、依从性认同、服从性认同,具有依从性、工具性、偶然性特点。主动性认同是指认同主体根据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在情感欣悦、积极和意志自由、自主基础上,主动、自觉地承认、认可和赞同客体,转化为自身的思想政治品德的认同方式,分为利益性认同、理性认同、信仰性认同,具有主体性、超越性、持久性的特点。被动性认同向主动性认同转化的现实条件主要是认同主体具有强烈的精神需要、深刻的认知体悟能力、积极的情意体验等内部条件,以及发挥榜样的示范引领效应的外部条件。思想政治教育认同具有自身的矛盾与规律。思想政治教育认同的基本矛盾是认同主体现有的思想品德水平与认同客体的矛盾。思想政治教育认同的具体矛盾是认同主体与认同客体的矛盾、认同主体与引导者的矛盾、引导者与认同客体的矛盾,以及认同主体、引导者与认同介体、认同环境的矛盾。思想政治教育认同基本规律是自我同一律和社会趋同律,自我同一律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认同实践活动中,认同主体对一定社会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的认同,保持自我人格在过去、现在、将来的连续性、一致性和整体性,提升自己思想品德水平的规律。社会趋同律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认同实践活动中,认同主体思想政治品德水平不断趋同社会要求的思想政治品德规范,顺应和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规律。思想政治教育认同的具体规律包括主客共融律、双向互动律、要素协同律、曲折发展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经济迅猛发展,社会持续进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思想政治品德水平得到了普遍的提高。但同时,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认同仍存在不足,主要表现为:认同主体的主体性欠缺、认同引领者的引导力不足、认同客体的发展性不足、认同介体的现代性不强、认同环体的熏染性不够。造成以上不足的原因主要是:社会转型期一些新问题使社会大众产生困惑,社会文化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认同内容传播形成干扰,不同价值观冲突对认同主体和引导者带来冲击,引导者综合素质欠缺降低了其说服力。针对存在的不足,提出五方面的对策:催发自主意识,增强认同主体的主体性;提高综合素质,提升引导者的引导能力;坚持理论创新,提高认同客体的思想性和科学性;科学选用认同介体,提高认同实效性;营造良好氛围,优化认同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