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进城务工人员群体越来越庞大,其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也不断受到社会关注。2003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意见的通知》要求“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初步解决了随迁子女在流入地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如今十年过去了,越来越多的随迁子女面临在流入地参加高考升学的问题。2012年8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的意见》,规定各地方政府在2012年年底前制定随迁子女升学考试方案。如今,除西藏外各省市方案均已出台,但结果却令人不甚满意,尤其是备受关注的以上海为代表的高准入条件地区。因此,在异地高考政策实施的初始阶段,对异地高考方案及其制定过程和实施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核心概念界定。为了后文叙述的准确和方便,首先定义了三组核心概念,分别是进城务工人员与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异地高考与高考移民、高考制度与异地高考制度。第二部分结合制度变迁理论追溯了我国异地高考问题产生的根源,认为我国异地高考问题是由于随迁子女异地高考需求与已有高考制度供给不能满足需求之间的矛盾产生的。第三部分论述我国异地高考制度的建立,通过对各省市方案的分析,了解了各地随迁子女异地高考的准入条件设置情况。第四部分通过对吉林省异地高考方案制定过程的调查访谈,发现制约地方政府设置准入条件的因素主要有四个方面,分别是信息不对称、多方利益博弈、城市资源承载力有限和路径依赖作用。第五部分针对第二部分和第四部分列举的影响我国异地高考改革的因素提出七条意见建议,以便异地高考政策能更好地实施,分别是配套改革户籍制度、改革高考录取制度、均衡配置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建立全国统一的学生电子学籍系统、协调相关利益群体的利益诉求、科学合理地制定异地高考准入条件、加强异地高考政策执行情况的评估与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