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6-18世纪耶稣会士来华在中西文化交流上为中华文明划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耶稣会士来华,除了宗教文化得到大为传播以外,双方在火器技术上也有了较为深入的交流。明末清初,在耶稣会士与部分中国开明人士的努力下,有关火器方面的知识、技术获得空前的发展。火器的引进和传播是中国主动向西方学习的开端,是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在中国传播的开始,中国早期火器的变革就是从此开始的,具有非凡的历史意义。本文以16-18世纪中西火器各种发展的不同层次为背景,对影响中国火器发展的耶稣会士进行了深入考察。旨在前人的基础上理清这段时间中国火器发展和演变的过程,进而透视军事技术传播得失背后的原因及启示。论文的第一部分首先分析了来华耶稣会士在中国成功立足的原因:“文化适应”与“科学传教。”由于耶稣会士自身的特殊地位,他们对火器的传播也是有限的。论文第二部分主要研究来华耶稣会士对西方火器的引进、制造和推广:在耶稣会士的帮助下,中国火器缩短了与西方火器的差距,并常能融合中西火器的长处,创造出性能非常高的火器。由于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产生,中国火器的发展仍达不到西方的高度。论文第三部分阐述了耶稣会士对火器科学技术及战争理论的传播:耶稣会士带来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与科学思想,对火炮的一些具体技术进行了改进,介绍了先进的战争理论,致使中国出现了专门的火器部队。由于社会层面的原因,18世纪后清王朝的闭关锁国政策不但阻碍了中国火器技术的发展,更使中国在科技和社会等多个领域落后于西方。论文的最后一部分对全文进行了总结。耶稣会士将西方先进的火器及火器技术传到中国,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古代军事的发展,拉近了中西方火器的差距,也使得16-18世纪中国军事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论文以入华耶稣会士传播西方火器为研究,概括其积极影响及障碍因素,对这一时期中国军事技术史提供新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