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至18世纪耶稣会士对中国火器的影响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c88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6-18世纪耶稣会士来华在中西文化交流上为中华文明划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耶稣会士来华,除了宗教文化得到大为传播以外,双方在火器技术上也有了较为深入的交流。明末清初,在耶稣会士与部分中国开明人士的努力下,有关火器方面的知识、技术获得空前的发展。火器的引进和传播是中国主动向西方学习的开端,是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在中国传播的开始,中国早期火器的变革就是从此开始的,具有非凡的历史意义。本文以16-18世纪中西火器各种发展的不同层次为背景,对影响中国火器发展的耶稣会士进行了深入考察。旨在前人的基础上理清这段时间中国火器发展和演变的过程,进而透视军事技术传播得失背后的原因及启示。论文的第一部分首先分析了来华耶稣会士在中国成功立足的原因:“文化适应”与“科学传教。”由于耶稣会士自身的特殊地位,他们对火器的传播也是有限的。论文第二部分主要研究来华耶稣会士对西方火器的引进、制造和推广:在耶稣会士的帮助下,中国火器缩短了与西方火器的差距,并常能融合中西火器的长处,创造出性能非常高的火器。由于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产生,中国火器的发展仍达不到西方的高度。论文第三部分阐述了耶稣会士对火器科学技术及战争理论的传播:耶稣会士带来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与科学思想,对火炮的一些具体技术进行了改进,介绍了先进的战争理论,致使中国出现了专门的火器部队。由于社会层面的原因,18世纪后清王朝的闭关锁国政策不但阻碍了中国火器技术的发展,更使中国在科技和社会等多个领域落后于西方。论文的最后一部分对全文进行了总结。耶稣会士将西方先进的火器及火器技术传到中国,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古代军事的发展,拉近了中西方火器的差距,也使得16-18世纪中国军事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论文以入华耶稣会士传播西方火器为研究,概括其积极影响及障碍因素,对这一时期中国军事技术史提供新的解读。
其他文献
N 溴代丁二酰亚胺 (NBS)是烯丙卤化最常用试剂 ,本文着重论述了NBS与烯烃反应的几种历程 ,并加以分析 ,从而帮助读者能更好地理解NBS自由基取代反应的历程。
随着农村生产力的解放和我国户籍制度的改革,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转移到城市,参与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建设。当前农民工就业质量存在收入水平低、就业权利保障不到位、培训体系
随着我国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发展,关于离合词问题的研究也成为一个热点。离合词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密切,口语中会经常使用到,而且数量比较多,使用时可离可合,且离析形式复
伍迪?艾伦作为好莱坞为数不多可以长盛不衰的独立导演之一,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新好莱坞兴起,这位满腹才情的导演便开始被世界电影观众所熟知,经历了长达六十年的职业生涯,伍
<正>师范类高校的教育学课程是师范类高校区别于其他综合类院校的标志性课程,教育学的课程功能不仅要让师范生掌握教育理论知识,而且要使师范生获得一定的教育教学能力,从而
介绍了生物可降解纤维—聚乳酸纤维的物理特性、生物可降解性及其纤维的成型加工工艺以及发展现状。
<正>一林芙美子与萧红的女性意识之形成及发展"花的生命是短暂的,而人世的苦难却是漫长的。"林芙美子一生的命运正如她自己笔下所写,虽只有短短48年,却充满了坎坷与波折。她
<正>学前教育学是教育学的分支之一,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通过该课程学习,使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形成正确的教育思想,掌握现代教育规律和方法,更好地指导学前教育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一)有关藏族古代课题的研究中,政治、军事、社会、文化等领域一直是学术研究的主题,成果丰硕,与此相比尽管经济研究近年来有喜人的成绩,但所占份量不大
铅冷快堆在核燃料增殖和核废料处理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第四代核能系统。小型自然循环铅冷快堆采用一回路全自然循环冷却技术,消除了由于液态金属泵带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