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世界剧坛上,沃尔·索因卡和塞缪尔·贝克特都占据着不可动摇的地位。前者是当代尼日利亚最负盛名的剧作家,并于198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者是20世纪英美文学最具影响的小说和戏剧家之一,于1969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作为在戏剧创作方面造诣颇深的剧作家,两人在各自代表作《路》和《等待戈多》的创作中存在不少异同。作为一名经受过西方文明洗礼的非洲剧作家,索因卡的创作深受西方文明的影响,其代表作《路》中不乏西方荒诞剧式的对白与独白,晦涩难懂;戏剧情节和场景奇图怪诞。被称为荒诞派戏剧奠基人之一的贝克特,其代表作《等待戈多》也处处充斥着荒诞剧的元素,他排斥戏剧情节和结构,偏好稀奇古怪的舞台形象和颠三倒四的戏剧语言。以此来看,索因卡的《路》和贝克特的《等待戈多》一样,都属于折射出“荒诞剧”的影子。但对两部名作的进一步分析证明,索因卡在《路》中的创作哲学基础以及创作手法与《等待戈多》其实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此前,不少研究者曾分别对索因卡和贝克特的作品进行了多方面、深入的研究,也取得了相当丰富的研究成果。但是却鲜少有人选取二者的荒诞戏剧进行对比研究。因此,将索因卡的《路》和贝克特的《等待戈多》进行对比分析,不仅能够为索因卡和贝克特的研究提供更广的视角,还将有助于厘清荒诞剧的外延和内涵,对把握戏剧服务于社会的功能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比较文学研究领域存在的不足,为文学的对比研究实践提供可供借鉴的参考。本文以荒诞戏剧的成因、特点为切入点,对两位剧作家的两部代表作进行了对比研究,通过对戏剧语言、舞台设计和情节编排的分析,重点探讨了这两位戏剧家作品在荒诞表象下存在的异同及成因,以此证明索因卡的《路》不能被简单地归入传统“荒诞剧”的范畴,它是索因卡借鉴贝克特在语言、舞台和情节上的特点,用荒诞的表象来反映尼日利亚的社会现实,并表达了其对于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和担忧的一部具有强烈社会意义的社会现实剧。反观贝克特的《等待戈多》,其客观存在的荒诞表象下也蕴含着对社会现实的深切关注。总之,荒诞剧其实是戏剧形式的一种变体,但究其本质却还是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