砀山梨炭疽病菌鉴定及有效药剂筛选

来源 :安徽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jw____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在黄河故道地区“砀山酥梨”、“黄冠梨”、“马蹄黄”等品种上,发生了一种严重的病害,具体表现在梨成熟前先是果实、叶片表面出现一至多个黑点,3~5 d后病果出现圆形或不规则形的轮纹状或凹陷状病斑,蔓延很快,难以控制,当地俗称“黑点病”。这种病害不仅造成采前果实腐烂,还引起树体大量落叶。2008年,安徽省砀山县梨园炭疽病暴发,部分发病严重的梨园,采前病果率为100%,烂果率高达70%以上,当地梨经济损失惨重。为了明确近年来严重为害砀山梨的致病病原菌种类,研究常用杀菌剂对致病菌菌丝生长、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作者对砀山地区不同梨园病害发生情况进行实地调查,统计不同树龄、不同种植密度梨园病害的发生情况,并采集了6组标样;对这6种不同病斑症状类型的果实、叶片样本分别进行发病组织培养、单孢分离纯化,根据病原菌的形态特征和致病性,进行初步鉴定;采用CTAB法提取病原菌基因组DNA,以之为模板,利用真菌rDNA-ITS克隆通用引物ITS1和ITS4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经凝胶回收试剂盒回收、测序,利用NCBI在线Blast工具进行致病菌rDNA-ITS同源性比较,应用BioEdit程序进行序列分析,并用MEGA 3.1软件按照UPGMA法构建系统聚类树。选用24种常用杀菌剂分别对病原菌菌丝和分生孢子进行处理,观测其化学抑制效果。试验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田间调查结果显示,不同种植密度的梨树发病情况不一,栽培密度为2 m×4 m梨树发病最重,病果率达到40.42%;5 m×6 m发病较重,病果率为31.24%;8 m×8 m发病较轻,病果率为11.07%。2、病原形态与致病性研究:本试验从不同症状类型病斑上分离出了6个纯化菌株,通过病原菌形态学鉴定,这6个病原菌菌株形态特征相同,且与已报道的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spp.)形态特征相似;用上述纯培养菌株接种于健康果实和叶片上,又引起与田间原标本相同的病害症状。3、病原分子鉴定:通过病原菌rDNA-ITS克隆测序、BLASTn比对分析,6个菌株为同一致病菌,且该致病菌与台湾枣(Taiwan jujube)炭疽菌株(Colletotrichum sp. EXMQ-1;登录号FJ233185)、日本超市水果(Japanese fruit)炭疽菌株(Glomerella cingulata;登录号AB219012)和凤梨草莓(Fragaria ananassa)炭疽菌株(C. gloeosporioides;登录号EU200455)的rDNA-ITS序列一致。4、抑菌试验结果显示,戊唑醇430 g/L悬浮剂等8种杀菌剂对病原菌菌丝生长抑制率达100%;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等8种药剂处理,病原菌分生孢子萌发率为0。试验结果表明危害砀山梨的炭疽病病原菌为半知菌亚门刺盘孢属的胶胞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其有性阶段为围小丛壳(Glomerellacingulata)。不同的化学药剂处理,对梨炭疽病菌(C. gloeosporioides)菌丝和分生孢子的抑制效果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其他文献
、和作为我国官修史志目录学著作中的三座里程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包括道家在内的诸子百家的学术流变.通过考察三部目录学著作对道家文献尤其是相关文献的收录情况,我们可
第五届“国际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高峰论坛(IIICF)”由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经济局于2014年5月8日、9日在澳门共同主办。自2010年创立以来,以国际基础设
西瓜属于葫芦科蔬菜作物,是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长期以来,常规的遗传育种的周期长、工作量大、遗传性状不稳定以及栽培种遗传基础狭窄等因素极大的限制了西瓜一代杂种的育种进
植物总是会受到非生物和生物胁迫的伤害,胁迫环境不利于它们的生长发育。抗坏血酸是植物体内重要的抗氧化剂,通过清除逆境产生的过量ROS,在植物抵抗逆境所造成的损害中发挥着至
广义的茶树包含山茶属茶组(Camellia L. Sect. Thea (L.) Dyer)所有种和变种。茶树种质资源是茶树新品种选育和茶业生产发展的物质基础。因此,研究茶树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演化关系,分析我国不同类型和不同地区茶树资源的叶片表型和分子水平变异情况,可以为遗传、演化和分类以及资源的进一步研究和保护提供理论支持。本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叶片形态方面5个叶片表型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大
期刊
芥菜紫叶性状是由于叶片组织中花青苷的积累,紫叶性状可作为一种苗期形态学标记应用于杂交制种中,且其所含花青苷具有抗逆、抗氧化、抗增殖、抗突变、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