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歌到言说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hdb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八十年代初期开始诗歌创作,西川就凭借对于诗歌虔诚的态度以及对生活经验敏锐的感受力不断在诗歌创作之路上努力前行。一路走来,硕果累累,在当代诗歌历史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伴随着历史生存境遇的推演以及诗人对于诗歌创作认识的转变,其创作风格经历了较大的变化。虽然不乏有论者将西川的诗歌创作历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但根据西川本人的强调:能够明显感知的变化发生在一九九二年。本文试图通过对九二年前后西川诗歌的细读对比分析,探求其诗歌在早期追求抒情效果,被公认为“新古典主义”,展现出了沉静、节制、纯洁、雅致、对神秘、宗教近乎虔诚的敬畏等特征;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他的诗歌中越来越多地出现了各种题材的混杂、对于纯洁高蹈等诸多形而上元素的质疑与解构、戏剧化手法应用的加强等与之前迥异的特征。描述前后两个时期诗歌中所蕴含的不同质素以及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及其背景是本文关注的重点。论文第一部分首先对“抒情”进行溯源及描述,阐述抒情质素所能涵盖的边界,并通过对西川早期代表作品的细读呈现其中所蕴含的个人化抒情的特征。论述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是对抒情的描述,其次是对个体主体性的体认,抒情作为个体凭借诗歌获取存在真理的途径结构作品。然后对其作品中的神性——宗教向度分析,指出诗人意欲皈依的乃是通向真理之路的诗歌和人类本真的存在方式。这才是存在于歌者内心深处的真神。最后描述其早期作品中的时空观以及语言方面的特征。第二部分的重点是对西川九二年之后的作品进行分析,描述其诗歌是如何从具有抒情特性向度单一的纯粹走向后期的多声混杂。论述同样在三个层面展开,首先是对时代生存背景的历史性转变做出描述,然后从意象和声部等角度入手,分析西川如何在后期诗歌中容留不同声音,不同题材,不同面向的多种元素。诗人经历了怎样的运思方式和表现手段的变化。正是在这种变化着的前行中,通过对西川诗歌的细读体味,从几个方面进行描述与呈现,进而获取其创作的历史意义,达到明晰其创作的价值与意义的目的。
其他文献
两晋之交时期是一个特殊的时期,它结束了西晋王朝,又开启了东晋政权,是一个转折的时代。在这一时代中,无论政治、思想还是文学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政治上的动乱影响了士人的
信息化时代的学习,以学习观念的自主性、学习行为的终身性、学习媒体和手段的先进性、学习模式和过程的民主性、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学习资源的共享性,使其与传统学习方式迥然
微时代深刻影响着高职德育教学、网络德育和德育实践方式。德育工作者应积极适应微时代的挑战,创新教育观念,提升网络技术能力,挖掘微时代具有校园特色的德育实践活动,同时联
<正> 我们开原县从1985年开始就抓了鸡粪喂猪的宣传推广工作,为开发饲料来源,节省粮食,增加养猪经济效益,走出了新路。现将情况汇报如下。鸡粪喂猪早在50年代,国外就有文献记
期刊
卢柟是明代中后期较有名的文学家,还曾被部分学者认为是《金瓶梅》的作者,其创作涵盖散文、辞赋、诗歌、小说等类别,确切可靠的作品主要集中于《蠛蠓集》。王世贞、谢榛等人
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张中行的作品频繁的出现在当时的各大报刊杂志上,散文集《负暄琐话》的出版让他被更多读者所认识了解与喜爱。此后,张中行又陆续出版了《负暄续话》、
史前时期,三艘宇宙飞船分别降落在中国山东、南亚印度、希腊爱琴海。他们开启了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孔子、释迦摩尼、苏格拉底几乎同一时间登上历史的舞台。之后,随即潜隐。26
<正>提到新中产家庭,人们的脑海里往往产生的是抽象概念,例如收入、焦虑、上有老下有小,然而,人人都在说"新中产",那么,新中产究竟是怎样的一群人?"新中产"这个词正越来越多
北京军区长途汽车队驾驶员刘振伟,是官兵最佩服的安全行车标兵,先后参加过包括北京奥运会安保任务及各项军事演习10余次,累计安全行驶50万公里,2次荣立三等功,1次被评为“优秀共产
<正>权威征信机构的信用评分是国内信贷市场量化风控的基础设施,建议央行征信系统进一步开放个人信用评分。国外发达的征信机构开发的信用评分往往有上百种之多,我国可借鉴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