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级技工是在企业自动化操作、技术改进和创新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骨干力量。我国目前出现了高级技工极度缺乏的局面,严重影响了加工制造类企业的竞争力,培养大量高素质的技术工人,是我国企业尤其是制造业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
高级技工拥有大量的技能、技巧或绝活等经验性的技术知识。这些技术知识除了系统性、逻辑性、确定性的知识外,还包括了大量的隐性知识,企业内隐性知识有效的管理和共享,对于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师徒制是企业转化隐性知识的一种有效方法,它能够很好的提取技能专家的隐性知识,并转移到中青年技术工人身上,使企业高级技工的技术知识得到共享、传播与转化。这一模式可以很好地使企业高效率地培养出大量掌握熟练技术的高级技工,解决目前出现的“技工荒”问题。
本文对师徒制产生发展背景进行了历史梳理和理论探讨,并在深入了解隐性知识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探索出师徒模式下知识共享的障碍因素,对这些障碍因素进行了分析,从激励约束的角度分析了促进师徒之间隐性知识共享的措施,并结合案例从实证方面对师徒模式下的技工培养和知识转移进行了研究。最后,本文提出了企业实施“师徒制”培训模式的流程,并对影响“师徒制”实施效果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企业应当采取的辅助措施。
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对师徒制培训流程进行了模式建构。这一模式的实施,将引导和启发企业在经营管理实践中,实现隐性知识的高效共享,推动企业知识资源整合,促进知识创新,提高企业竞争力,从而使企业能够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