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线粒体被称为人体的能量库,人体中大概有80%的能量都由线粒体供给。近年来研究发现,肿瘤细胞通过重建能量代谢模式来适应恶劣的微环境,比如营养供求障碍、缺氧以及氧化应激压力等,肿瘤细胞线粒体参与了这一复杂过程并在分子、生化、代谢以及遗传水平上明显区别于正常细胞,德国生化和生理学家Warburg最早研究肿瘤细胞的葡萄糖代谢及其相关酶学的理论,因为观察到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相比需要较少的氧和较多葡萄糖而获得1931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其论文的基本理论是肿瘤源于细胞能量代谢的缺陷(即线粒体缺陷),肿瘤细胞利用葡萄糖的糖酵解模式作为主要供能方式,产生大量乳酸产物。即不论氧含量多少,肿瘤细胞摄取葡萄糖和糖酵解均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即Warburg效应。解偶联蛋白2(uncoupling protein2, UCP2)是线粒体内膜上的一种阴离子转运蛋白,能降低线粒体膜电位、限制ATP合成、参与转运丙酮酸、促进糖酵解等,与能量代谢的关系密切;同时, UCP2也能控制线粒体内的ROS(Reactive oxygen species,活性氧)生成,与氧化应激、凋亡、肿瘤发生等过程也有密切关系。肿瘤细胞由于增生过快会造成局部组织严重缺氧,但是处于缺氧状态的肿瘤细胞仍然能不断增殖和浸润,主要原因之一即是UCP2的表达改变。最近国外有学者证明, UCP2在人结肠癌细胞中的表达量明显增加,并且UCP2的含量与结肠癌的临床分期有关。对缺氧条件的适应是肿瘤进一步发展非常关键的一步,而在其中起枢纽作用的是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HIF-1α是目前所发现的介导肿瘤细胞适应低氧反应最关键的核转录因子。关于UCP2和HIF-1α在肿瘤发生中的关系目前未见文献报道。本研究拟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ting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肺癌及癌周组织中UCP2和HIF-1α的表达,为阐述它们在肺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在肺癌防治中的意义增添一些有力的证据。材料与方法:1实验对象54例非小细胞肺癌及癌周肺组织标本取自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0年12月~2011年3月胸外科手术患者,均经病理学确诊。癌周肺组织标本为距离同一患者病灶远端5厘米以上的正常肺组织,经病理组织学诊断,证实不存在癌细胞。患者年龄48~79岁,中位年龄54岁。男性30例,女性24例。病理学分型情况:腺癌36例,鳞状细胞癌18例。2实验方法(1)、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肺癌及癌周组织中UCP2及HIF1αmRNA的表达;(2)、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肺癌及癌周组织中UCP2的蛋白表达;(3)、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肺癌及癌周组织中UCP2分布与表达;结果:1、肺癌组织中UCP2mRNA与HIF1αmRNA的表达分别约是癌周正常组织2.97倍和3.27倍,都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2、HIF1α及UCP2mRNA在肺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关分析显示两者无明显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肺癌组织中UCP2蛋白的表达高于癌周正常组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4、UCP2主要在肺癌细胞质中表达,呈均一棕黄色染色,阳性染色率高且强,且其表达以染色呈中度和强阳性为主。结论:1、 UCP2在HIF1α人肺癌组织细胞中的表达显著升高,可能与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2、 HIF1α及UCP2mRNA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均高于癌周正常组织但两者间的表达无明显相关性。3、 UCP2的表达与肺癌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性,与肺癌的临床分期及病理分型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