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也随着社会变化而变化。新词语的出现深刻体现了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在媒介融合时代,语言文字打破了以往的生成规律,建立了新的发展体系。从媒介融合的角度来看,语言文字的语体、语境特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为了适应传播需求,媒介不能仅限于用单一的媒介(报刊、广播或网络)语言来思考和报道,语言文字的融合传播成了一种必然趋势。本文以具有表现力的新词语为解析主体,文中所涉新词语均是随着媒体的发展而迅速大量产生,反映新事物、新概念、新时代风貌的词语。本论文仅仅围绕媒介融合背景下语言文字的发展与传播特点展开,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论文的第一部分综合阐述了媒介融合时代语言文字发展。在媒介融合时代,新媒体的强势传播,使语言文字进入到了一个交流互动的全民传播时代。新词语大量涌现,传播迅速,影响范围广泛。新词语在多媒体环境中进行交互、融合式传播。论文的第二部分重点分析语言文字的传播特点。首先论述语言文字的社会性、符号性等特点,其中语言符号的随意性特点,为语言文字在媒介融合背景下进行多媒体互动传播,产生多种语义提供了必要的条件。新词语是社会生活的真实记录。多元文化及多元社会生活使新词语较以往更为活跃,新词语因而显现出多元特点。语言符号如同其他符号,都具有指代随意性的特点。新词语的语义往往灵活多变,所以多种媒体使用新词语过程中难免出现不规范现象,例如报纸中的成语滥用,新词语的过度使用等。以网络语言为主的新鲜元素在为语言注入活力的同时,也对传统语言规范形成了冲击。新词语在媒介融合背景下交叉传播,既丰富了语言,又容易导致语言失范。媒体使用新词语应该坚持约定俗成的道德传播底线,审慎用好新词语。论文的第三部分对当下语言文字的传播进行了审美方面的研究。语言文字的审美意蕴有:音美、形美和意美。针对新词语的使用过程中出现的语言文字失范现象,提出媒体作为大众信息传播媒介,不能使用低俗、媚俗、恶俗新词。媒体应进行合理引导,倡导语言和谐,提升语言审美,即通过审美阈的限制,使语言文字达到一定的审美语境,具有一定的审美趣味。我们期待着,在各种媒体上不但能看到最新鲜的词汇,还能感受到和谐优美的新词语带给我们美的享受。本文重点阐述了语言文字在媒介融合背景下的传播特点,兼顾共时与历时,广度与深度,在详细分析归纳新词语的分类基础上总结语言文字的传播特点。论文立足于语言学、传播学、社会学的视角,分析语言文字传播特点,侧重新词语的审美,并从审美角度,对新词语的应用提出了可行性的建设性意见。最后,在结语中概括了研究结果,并对论文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做了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