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性别不公平现象一直存在于我国文化中。在我国,男尊女卑观有其深厚的文化土壤和悠久的历史渊源。近代女子中学的出现有其深刻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在晚清救亡图存的召唤、教会女学和西方男女平等思想刺激下,包括女子中学在内的女子学校应运而生,开始了艰难而缓慢的发展历程。建国后独立设置的女子中学逐渐消失,最终在文革期间归于沉寂。国内外对学校教育中性别及性别差异问题的关注、时代对特色教育的需求为新时期女子中学的复现提供了动力和生存发展的空间。 本文以社会性别理论为视角,探讨我国女子中学百余年分分合合的曲折历程,从中分析其沉而又浮的历史现象。女子中学是在改革开放、知识经济大潮涌动,社会对女生教育的关注和提出因性施教这一宏观背景下再现的。新时期的女子中学数量虽少却处于增多的趋势。本文将它们划分为四种类型,并介绍了具有代表性的几所,进而归纳出新时期女中的共同点。 其次,本文通过我国女子中学的沉浮历程分析出新时期女子中学的复现对今天学校教育的启示以及女子中学发展面临的挑战。女子中学的再度浮现折射出学校教育对性别差异的漠视。使意识到需要从社会性别视角重新审视教育,检查我们的社会文化、教育内容、教师的观念和行为等,加强教育中性别问题的研究,并在教育实践中采取因性施教策略。以消除教育中隐性的性别偏见与歧视,使得教育真正成为实现社会性别公平的重要途径。 女子中学在中断几十年后复现,必然会面临一系列的问题与挑战。如何应对这些挑战是摆在女中面前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关于在全社会倡导社会性别公平的观念以及社会性别理论的传播,中学教育阶段性别问题的研究和因性施教的开展,仍需要更多人的关注与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