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NdhM基因在芜菁花叶病毒侵染过程中的功能研究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jington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植物病毒引起的病毒病害是农业安全生产中威胁极为严重的病害之一,素有“植物癌症”之称,对农作物的品质和产量造成极大的破坏和损失。由于植物病毒的种类繁多、易传播和缺乏有效的农药等因素,致使农业生产上植物病毒病害极难防治。因此,深入研究植物与病毒之间的互作关系,不仅在解析病毒的致病机理和寄主抗病机制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也在为寻找农作物抗病毒病害新基因、新途径,确保我国农作物生产安全上有着一定的实践意义。芜菁花叶病毒(Turnip mosaic virus,TuMV)寄主种类广泛,在世界各地均有传播,其导致的病毒病害对蔬菜等农作物生产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叶绿体是多种植物免疫信号分子(如SA和ROS)的来源地,在植物抗病毒过程中行使十分重要的功能。目前,在TuMV侵染植物的分子机制方面已经取得较好的进展,但其与叶绿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仍然知之甚少。为此,本研究依托经典的TuMV--本氏烟(Nicotiana benthamiana)亲和互作体系为模型,以本实验室前期建立的TuMV侵染本氏烟前后的转录组数据为基础,开展了以下研究工作:1.对转录组数据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本氏烟编码叶绿体NAD(P)H脱氢酶复合体(NAD(P)H dehydrogenase-like(NDH)complex)M亚基的基因(Ndh M)在TuMV侵染后表达显著下调。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verse transcription-PCR,q RT-PCR)进一步检测了NbNdhM基因在TuMV侵染本氏烟后不同时间点的表达水平,发现其表达在病毒侵染后有一个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暗示了NbNdhM在响应病毒侵染时可能有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利用烟草脆裂病毒(Tobacco rattle virus,TRV)介导的基因沉默(virus-induced gene silencing,VIGS)技术系统沉默NbNdhM基因后,发现该基因的沉默不影响植株的正常生长发育,但接种TuMV后发现,与对照相比,在沉默NbNdhM的植株上,病毒侵染症状变得更加严重,且病毒积累量明显增加。与之相反,超表达NbNdhM的转基因本氏烟植株则表现出对TuMV的抗性。为进一步揭示NbNdhM在病毒侵染循环过程中的作用,使用TuMV-GFP侵染性克隆质粒对NbNdhM的沉默和过表达植株的原生质体进行转染。q RT-PCR结果表明,沉默NbNdhM的原生质体中TuMV RNAs的积累量增加,相反,过表达NbNdhM的原生质体中TuMV RNAs的积累量则减少。这些研究结果说明,NbNdhM能够正向调控本氏烟对TuMV的抗病性,并且该过程是通过抑制病毒的复制来发挥作用。2.分析发现,NbNdhM是一个核编码的叶绿体蛋白,在其N端含有一个叶绿体转运肽(chloroplast transport peptide,c TP)结构域,而C端则存在一个Ndh M superfamily结构基序,并且其中包含一个核输出信号序列(nuclear export signal,NES)。亚细胞定位的实验显示,NbNdhM不仅定位在叶绿体,而且还能够定位在细胞核、细胞外周和叶绿体的质体微管(stromules)。另外,过表达NbNdhM可以诱导叶绿体在细胞核周边的聚集,并且其NES中的3个亮氨酸是影响这种叶绿体聚集的关键位点。先前研究证实,叶绿体核周聚集与植物的抗病性相关,并且这种叶绿体聚集需要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和肌动蛋白分别作为触发信号和运动支撑。我们检测NbNdhM沉默植株和过表达植株中病程相关基因Nb PRs(Nb PR1、Nb PR2和Nb PR5)的表达情况发现,Nb PRs在NbNdhM沉默植株中的表达与对照相比均明显下调,而在NbNdhM转基因植株中Nb PRs均呈现上调表达。同时,为了明确NbNdhM诱导的叶绿体核周聚集对TuMV侵染的影响,使用肌动蛋白抑制剂Cytochalasin D(CTD)和ROS清除剂Dimethylthiourea(DMTU)处理过表达NbNdhM的植株,结果发现植物细胞发生叶绿体核周聚集的百分比显著降低,并且其对TuMV的抗病性也明显被削弱。此外,瞬时表达缺失c TP或NES的NbNdhM突变体将不能再抑制TuMV的侵染。以上研究结果表明,NbNdhM通过诱导叶绿体在细胞核周围的聚集参与了对TuMV的抗性。3.在长久的自然进化过程中,植物与病毒之间彼此建立了相对应的攻防策略。为了进一步揭示NbNdhM与TuMV之间的互作关系,通过酵母双杂交(yeast two-hybrid,Y2H)、荧光素酶互补成像(luciferase complementation imaging,LCI)、双分子荧光互补(bimolecular fluorescence complementation,Bi FC)和免疫共沉淀(co-immunoprecipitation,Co-IP)等技术手段发现并证实了NbNdhM与TuMV的VPg蛋白之间存在互作关系,并且其NES中的3个亮氨酸是互作的关键位点。在此基础上对不同植物寄主的Ndh M与不同马铃薯Y病毒属病毒的VPg互作关系进行分析,发现二者的互作在自然界中具有普遍性。随后,共定位结果表明,TuMV VPg不仅能与NbNdhM共定位于细胞核,而且能将其携带进入细胞核仁,增加其在细胞核中的积累量。同时,在VPg存在的情况下,NbNdhM诱导的叶绿体核周聚集明显受到影响。此外,研究发现水稻条纹病毒(Rice stripe virus,RSV)的p2蛋白也能够与NbNdhM互作,且抑制其诱导的叶绿体核周聚集。这些结果表明,Ndh M可能是被多种植物病毒所攻击的靶标,且病毒通过编码相应的蛋白以互作的方式抑制其诱导的叶绿体核周聚集所介导的抗病性。综上所述,本研究揭示了NbNdhM可能通过介导细胞核周围叶绿体的聚集防御TuMV的侵染,为了对抗这种效应,病毒通过编码VPg蛋白以互作的方式来阻遏这种叶绿体的防御作用。同时,这也体现了植物病毒与叶绿体在长期“军备竞赛”中共同进化的特性,为深入了解叶绿体在植物病毒侵染过程中的作用提供了新的视角与参考。
其他文献
我国黄土丘陵区是全球土壤侵蚀严重区域,导致该区以往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1999年国家开始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该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土壤侵蚀强度大大降低,同时,传统淤地坝淤地年限增长、淤地效果锐减。2008年该区开始实施了一项新兴的“治沟造地”工程,进一步改善沟域环境,形成大面积新造耕地以增加优质耕地数量。然而,治沟造地工程抬升了地下水位,加之该地区蒸散量高,增大了土壤盐碱化风险,部分新造耕地已
学位
土壤侵蚀是世界范围最严重的农业环境问题之一,严重的土壤侵蚀会降低土壤肥力,造成土壤结构退化。黄土高原地区坡耕地资源丰富,但由于坡耕地坡度较陡、土壤瘠薄、难以管理灌溉等缺点,土壤侵蚀成为其亟待解决的重要生态环境问题。施加覆盖作物对减弱坡耕地水土流失有着重要作用,农作物生长季内相应的作物管理措施也会扰动地表,一定程度上改变地表状况,因此其对土壤侵蚀的影响不仅与作物本身有关,也与管理措施下形成的地表变化
学位
寄生生物普遍存在着通过操纵宿主细胞蛋白质表达、物质代谢、信号转导系统、宿主行为来实现生长、繁殖和传播目的的现象,昆虫杆状病毒便是一种典型代表。1891年,Hoffmann首次对昆虫受到杆状病毒影响发生行为变化的现象进行了描述并将其命名为“树顶病”。杆状病毒感染可引发宿主的一系列行为变化,包括造成宿主龄期延长、运动行为异常活跃和死亡前的爬行至高处的行为等,但行为变化的诱导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以舞毒蛾
学位
随着西藏地区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人口的快速增长与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对土地的需求也不断增加。但西藏多高山峡谷,可利用的土地资源非常有限,可供规模开发与建设的土地基本集中于河谷地区,其中的阶地和冲积扇的利用程度已经很高,山地因坡度过高而难以利用,现阶段洪积扇的利用程度相对较低,成为西藏珍贵的后备土地资源,具有较大利用潜力。因此,明确西藏洪积扇的分布、成因、土地利用、土壤质量及农业适宜性,可为洪积扇这一
学位
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是昆虫食物中的两种基本营养物质。蛋白质是昆虫生长所需的氨基酸来源,而碳水化合物则是昆虫活动的能量来源。食物中这两种营养对昆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有重要的作用。在自然界中,植食性昆虫会面临营养多变的环境,即植物的不同种类、不同组织以及不同的发育时间都会影响其中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等营养成分的变化。因此,在多数情况下,大部分植食性昆虫面对如此复杂的营养环境时需要有寻找并且获得合适的营养物质
学位
黏虫Mythimna separata(Walker)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害虫之一,因其幼虫暴食性、成虫季节性往返迁飞以及强繁殖力,造成农作物大面积减产甚至颗粒无收。因此,对黏虫发生进行准确预测预报以及有效防控是粮食作物生产安全的重要保证。目前,对黏虫的防治主要依靠化学农药,但其带来的抗药性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亟需有效且绿色的黏虫防治策略。从昆虫行为生理学角度研究害虫取食行为、生长发育调控机制开辟了害
学位
由子囊菌门病原真菌Valsa mali引起的苹果树腐烂病是威胁苹果产业发展的潜在因素。该病菌特异性侵染定殖树皮引起坏死,但对于病菌的致病机理仍缺乏深入的研究和认识,导致高效防治技术匮乏。前期,本实验室为了深入了解V.mali的致病机理,对V.mali进行了基因组测序。分析发现V.mali总共含有779个外泌蛋白,并从中预测得到了193个候选效应蛋白。敲除其中的效应蛋白基因Vm EP1后发现V.ma
学位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干旱的频率和强度不断增加,导致全球生态系统变得脆弱。干旱对昆虫的影响也日益明显,然而,昆虫对缺水环境的响应及其机制方面的研究仍很缺乏。蚜虫是一类半翅目蚜总科昆虫,以取食植物韧皮部汁液为食。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是一种全球性的谷物害虫,主要危害麦类作物。已有研究显示,麦长管蚜在各大麦区具有本地适应性的特点,且来自干旱区的麦长管蚜对缺水环境具有更强的适应潜力。因此,
学位
卵菌是一类与真菌在系统发育上相距甚远的病原菌,通常造成严重的作物产量损失和环境破坏。卵菌中的疫霉属病菌侵染植物形成的病害通常是毁灭性的,研究植物与它们之间的互作机理能够为更好地防控此类病害提供理论依据。病菌侵染植物过程中会招募植物感病因子来帮助它们侵入、抑制植物免疫和扩展。对某种病菌的寄主来说,感病是常态,研究感病因子的感病机理,有助于人们了解病害的发生过程,也有助于从中开发新颖的抗病材料。寄生疫
学位
由条形柄锈菌小麦专化型(条锈菌)(Puccinia striiformis f.sp.tritici,Pst)引起的条锈病是我国小麦种植区的一种毁灭性病害。长期以来,由于条锈菌无法体外培养且不能遗传转化、小麦异源六倍体基因组庞大复杂等困难,造成条锈病的研究相对滞后,病害防控处于被动状态。合理利用抗病品种是防控条锈病最经济环保的措施。然而,由于条锈菌毒性变异频繁、小麦抗病资源匮乏等问题,导致传统抗锈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