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我国园林的独特价值,在于其对空间的象外之意的独特阐释。而“诗情画意”作为文人园林最根本的本质特征,如何在针对保留文人园林其诗意特性的条件下,进行现代转译研究是一系列重要且迫切的课题。我国传统的抒情文学与文人园林的密切关系已有诸多学者阐述,但没有明确的体系与操作手段。且在诸多现代转译的研究中,少有关于“诗情”这方面的研究。这是我选题第一个也是最主要的原因。其二、宋词的“园林情调”已蔚然成风。园林作为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园林的独特价值,在于其对空间的象外之意的独特阐释。而“诗情画意”作为文人园林最根本的本质特征,如何在针对保留文人园林其诗意特性的条件下,进行现代转译研究是一系列重要且迫切的课题。我国传统的抒情文学与文人园林的密切关系已有诸多学者阐述,但没有明确的体系与操作手段。且在诸多现代转译的研究中,少有关于“诗情”这方面的研究。这是我选题第一个也是最主要的原因。其二、宋词的“园林情调”已蔚然成风。园林作为词人的描摹与抒情的对象,体现着文人对园林空间独特的审美眼光。因此以园林词作为园林诗意解读的切入点,是具有现实基础的。同时,在文学方面诸多学者将时空问题引入文学作品之中。其中一部分对古典诗词已有时空研究的成果,这对于将二维的文学空间转译为三维的实体空间有莫大的帮助。最后,以辛弃疾园林词为引,一是因为辛弃疾自身有丰富的造园经验,其词中步及园林的共有132篇,提供了足够的文献支撑。二是其意境开阔空灵,符合文人园林所追求的意境。园林诗意的体现是一个十分复杂综合的体系,其融合了文学、书画、哲学、文化、建筑景观等等,且渗透在园林空间的方方面面。因此本文化繁为简,追其源头。以“我国抒情文学的大背景”,“园林封闭自发展”为依据,将文人园林视为古典抒情文学的一个“诗化”产物,将园林空间的诗意视为以抒情言志为目的抒情表达。通过对辛弃疾园林词文本中的时空构建与苏州园林空间的双向梳理和分析,挖掘“抒情”在园林空间的具体呈现。本文共五章以提出假设、分析验证的方式书写。第一二章阐述梳理我国抒情文学与文人园林的观点理论,提出抒情性是园林诗情画意本质的观点。第三章将文人园林空间抒情的解读,类比古典诗词时空诗意的解读。通过其园林词中的时空描述复原辛弃疾从建园到游园日常,其全建筑生命周期内的抒情活动,对其抒情意图、方式做出解读。并横向对比苏州园林与辛弃疾园林(词)两者在抒情与空间上的对应关系,提出文人园林抒情空间体系由抒情内容(“建筑景观”场景)与抒情节奏(空间组织秩序,视觉营造)构成的大胆假设。并在第四、五章佐以“如画观法”、分型学、园林游居方式等科学方法,分析验证苏州园林的空间抒情方式。在场景意境的隐喻,建筑与对应景观的空间组织,以及视觉组织这三个方面具体类型化,并图示化结论。为园林诗意的继承发展,现代转译做出补充。
其他文献
城市内盾构隧道掘进造成的地层扰动会导致地面沉降,影响地面建筑和交通道路的安全。扰动的程度受掘进参数、地层参数、隧道几何参数和异常工况等影响,基于有限元、地层损失率等方法难以考虑地表纵向沉降预测的多参数耦合作用,且难以满足及时、准确的预测要求。针对以上问题,本研究基于传统机器学习算法(BP神经网络和随机森林)和深度学习算法(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和双向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建立盾构掘进地表纵向沉降预测模型
2020年普利兹克建筑奖的桂冠,由来自爱尔兰都柏林的伊冯·法雷尔和谢莉·麦克纳马拉摘得。在过去的43年中,她们怀揣着一颗纯粹的建筑心,为社会奉献自己的建筑实践。事务所以爱尔兰首都著名的街道命名,从某种意义上说,爱尔兰城市宁静而诗意氛围正是她们一直在建筑中寻找场所精神和体验的最早启蒙。在建筑界她们并非是明星般的人物,但她们在成立事务所后一直低调、努力、坚持地做着最本分的工作。她们的建筑实践起源并扎根
尾矿堆存问题对环境具有严重的危害性,随着堆存数量的增加,安全隐患显著增大,在降雨、地下水、地震等综合作用下易造成尾矿库的溃坝从而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尾矿具有类似粘土的化学组成,可作为制备地聚物的潜在原料,回收利用尾矿废弃物可以减轻尾矿堆存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然而目前大多数低硅尾矿,Si、Al含量低,不利于地聚物结构的形成。基于此,本研究以提升低硅尾矿综合利用率为目标,探索以低硅瓦板岩尾矿
湖南大学南校区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大批旧建筑,其中包含了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和一般性旧建筑。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建筑受文物保护法法规保护,其建筑风貌、结构均得到了较好的保存和定期修缮。对于未进入保护名单且大量存在的一般性旧建筑,人们的保护意识并不高,并缺乏现实意义上建筑更新的法律法规与系统理论指导。本文针对湖南大学南校区一般性旧建筑保护更新策略的研究,共分为五章,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部分:课题背景研
在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建设全面小康的任务已经完成的历史节点,中国的私家车普及率达到新高,平均两到三个家庭就拥有一辆私家车。而另外一方面,由于城市化速度较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够完善,由此而引发的交通拥堵,交通事故等问题造成了巨额的经济损失乃至生命安全损失。在上述背景下,如何合理地对交通进行管控,以及规划下一步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发展的一大重点方向。由此提出的智慧城市概念,即科技与城市发展相融合,为
国家对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模式和EPC(Engineering Procurement Construction)模式的政策支持加上两种模式本身的资源配置优势,使PPP与EPC模式相结合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设、运营中受到大力推广。PPP+EPC项目同时具备PPP和EPC模式的优点,但管理体系也更加复杂,在实践过程中暴露出社会监理企业与业主之间权责分配不清晰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农业生产的不断复杂变化和城市化进程的飞速加快,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并且具有伴生性和综合性。砷(As)和镉(Cd)的共同污染始终是中国农田中以及历史性金属开采和冶炼活动中的典型问题。由于两种金属的独特性质,土壤中As和Cd的修复遇到了许多困难。目前,常见重金属污染土壤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进行修复,其中稳定固定是比较有效且普遍适用的一种方法。沸石和生物炭是常见且性价比较高的吸附剂
建筑被视为能传播信息的媒介。在传播文化、塑造城市等方面,城市公共文化建筑一直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与价值。在当代信息技术的加持下,城市公共文化建筑的传播环境更加广泛,但也存在对其媒介角色认知不全面、盲目追求传播度的问题。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角度出发,系统性剖析城市公共文化建筑作为媒介表现出的性质都有其意义。文章以城市公共文化建筑为研究对象,从“媒介”的视角切入,基于多学科理论成果,结合对历史实践的追溯,构
大部分结构在强震下会进入塑性阶段,对于钢筋混凝土(RC)柱来说,其性能与弹性阶段差异巨大,屈服后构件经常会有比较明显的退化现象,而若是考虑水平地震引起的倾覆力矩和近场地震时的竖向地震分量,那么柱子所受的轴力也会不断变化。根据以往学者们的试验研究,发现变轴力RC柱子的滞回特点和定轴力情况下的表现差异非常明显,在变轴力下往往构件的刚度退化、强度退化、延性等会有不同,同时还会表现有滞回不对称等现象。为了
厌氧消化是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泥的重要手段之一,污泥中除了含有大量的有机质之外,还含有不容忽视的抗生素和抗性基因,如果不将这些污泥进行有效处理就直接排放,会对环境安全造成一定的风险,水平基因转移是导致污泥中抗性基因传播风险提高的重要原因。研究表明污泥厌氧消化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污泥中抗性基因丰度的削减。投加添加剂已经成为改善污泥厌氧消化性能的一种广泛应用的方法,纳米材料是目前增强厌氧消化性能最主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