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社会工作服务领域的不断扩展,服务内容的不断深入,在当前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背景下,社会工作者以其专业助人方法在心理健康服务领域发挥着愈发重要的作用。伴随着城市化进程与城乡二元结构的发展,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一直是学界乃至整个全社会的关注焦点。“撤点并校”政策实施十多年以来,大量的村上小学撤并致使许多农村学生不得不选择寄宿在离家距离较远的镇上学校就读,而这部分学生大多是农村留守儿童,因此具有“留守”与“寄宿”双重属性,寄宿留守儿童其心理健康问题正是本研究的重点。本研究不同于心理学的心理学领域中的心理诊断与心理治疗,而是在心理健康测验与社会支持测量基础上进行统计学分析,基于社会支持理论,从该研究群体的支持性环境出发为其开展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并得出研究结论。首先,本研究对W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进行了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及青少年社会支持测量,研究发现,留守儿童的自责倾向、MHT总分在0.05水平上与非留守儿童存在显著性差异,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非留守儿童。从留守儿童的性别、民族及支持性家庭与学校环境等维度分析:家庭结构、寄宿环境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是否产生一定影响,方差分析发现,寄宿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与社会支持水平显著低于非寄宿留守儿童,W学校寄宿留守儿童由于缺乏学习支持、情感支持、同辈支持从而表现出较明显的学习焦虑、对人焦虑、自责倾向、恐怖倾向、孤独倾向,且W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的MHT值与社会支持呈负相关。其次,本研究以社会支持为切入点,从寄宿制学校支持性环境出发,以社会支持理论为基础,综合优势视角理论,将支持性环境细化为经过学习支持、家庭支持、同辈支持3个维度,开展社会工作专业实践,并对社会工作实务过程进行了评估,总结出了“支持性—成长”实务模式。研究发现:以拓展寄宿留守儿童的近端支持、促进其远端支持、发掘其潜在优势为目标的小组和个案工作,W学校寄宿留守儿童的学习动力、情感体验、交往能力三个方面均有明显的提升,寄宿留守儿童对家庭、学校、同辈的社会支持感知能力有所增强,有助于寄宿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成长。验证了留守儿童“发现心理健康问题—增强社会支持及自身潜力挖掘—提升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路径。最终研究结果表明:经过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介入的实践,对寄宿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测验的平均降幅为20.09分;社会支持总分的平均增幅为2.42分,且主观成效明显。可见,社会工作服务在挖掘寄宿留守儿童潜能,构建社会支持资源,从而促进寄宿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本研究尚有明显不足存在。最后,本研究进行了整个研究过程的总结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