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肝吸虫病及肝胆管结石与胆管癌的关系;比较肝吸虫病合并胆管癌与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的临床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2010年8月广西医科大学一附院确诊的肝吸虫病合并胆管癌患者24例和同期确诊为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患者5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临床表现、肝功能及肿瘤标志物等指标均无明显差异;两组患者男性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其中肝吸虫病合并胆管癌患者少数民族占54.2%(13/24),壮族患者占37.5%(9/24),临床表现中肝肿大占41.7%(10/24),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为1.4±0.6×10~9/L,均高于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患者(P<0.05);影像学超声检查、ERCP及CT扫描显示肝吸虫病合并胆管癌患者肝被膜下小胆管呈囊状扩张分别为37.5%(9/24)、50.0%(4/8)及41.7%(10/24),与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患者分别比较[10.7%(6/56)、12.5%(2/16)、8.9%(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吸虫病合并胆管癌患者肿瘤病灶位于肝左叶占4.2%(1/24),肝右叶占33.3%(8/24),与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患者分别比较[26.8%(15/56)、7.1%(4/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肿瘤病灶病理组织学类型都以腺癌为主,而低分化腺癌比例分别占37.5%(9/24)及32.1%(18/56),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管癌的发生与肝吸虫感染、肝胆管结石有关,长期肝吸虫感染可能是胆管癌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肝吸虫病合并胆管癌患者影像学表现为肝被膜下小胆管呈囊状扩张是特征性改变之一,结合流行病学、粪检虫卵和影像学检查多可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