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刺治疗心律失常,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近20年来,针刺抗心律失常的进展很快,临床研究者进行了大量的临床效果观察,发现了一些新的有效穴位,并且总结了一些新的配穴方案。在实验研究方面,研究者观察了针刺对多种心律失常动物模型的治疗效果,并对其中的一些模型及针刺对抗机制进行了较深入地探讨。 “内关”、“神门”分别为心包经、心经穴,是临床治疗心律失常最常用穴位之一,临床观察表明“内关”、“神门”能有效地治疗临床常见的室性期前收缩(PVB),刺激兔下丘脑诱发PVB是一较为成熟的神经源性心律失常模型,本研究试通过观察其对刺激兔下丘脑诱发的PVB的影响来进一步观察其疗效并初步研究其机理,为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实验研究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电针“内关”对刺激兔下丘脑诱发的PVB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电针“内关”能显著减少刺激下丘脑诱发的PVB,其疗效在电针后20min仍然维持。第二部分:电针“神门”对刺激兔下丘脑诱发的PVB的影响,首先观察了电针神门的疗效,实验结果表明,电针“神门”能显著减少刺激兔下丘脑诱发的PVB,其效应在电针以后20min仍然维持,然后比较了0.25mA、0.5mA、0.8mA三种不同强度刺激神门的效应,实验结果表明,0.25mA强度能够显著地抑制刺激兔下丘脑诱发的PVB,0.5mA强度只能使刺激下丘脑诱发的PVB轻微下降,但是无统计学意义,而0.8mA强度不能对刺激兔下丘脑诱发的PVB产生明显的影响。第三部分:电针“内关”对刺激兔下丘脑诱发的PVB的治疗作用的机理研究,首先比较了损毁弓状核前后电针“内关”的效应,实验结果表明,在损毁弓状核前,电针“内关”能显著抑制刺激兔下丘脑诱发的PVB,损毁弓状核后,电针的抑制效应消失。说明弓状核的完整性是维持电针针效所必需的;然后观察了弓状核微注射吗啡对刺激下丘脑诱发的PVB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弓状核内微注射吗啡能够抑制刺激下丘脑诱发的PVB,而弓状核内微注射生理盐水没有产生任何明显的改变。最后比较了弓状核微注射纳络酮对电针“内关”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弓状核微注射纳络酮对刺激兔下丘脑诱发的期前收缩没有明显影响,但是却能翻转电针“内关”的治疗效应。实验说明,电针“内关”抑制刺激下丘脑诱发PVB的效应可能与弓状核内阿片受体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