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加剧,世界卫生组织将骨质疏松症与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共同列为中老年人常见的全球性三大杀手,其主要临床症状为疼痛、驼背、骨折,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本课题采用温针灸配合耳穴疗法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通过观察骨质疏松症患者症状、测定VAS疼痛评分、BGP、β—Crosslaps和BMD水平,以及安全性判定,对温针灸配合耳穴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以便更好的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将2012年3月至2013年6月来我院针灸科就诊的5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按照就诊时间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治疗组采用温针灸配合耳穴治疗,温针灸隔日1次,15次为1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评定疗效,耳穴每4日更换一次,双耳交替治疗,治疗3个月后评定疗效。对照组采用口服碳酸钙D3片治疗,一次一片,一日一次,服用3个月后评定疗效。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观察骨质疏松症患者症状、测定VAS疼痛评分、BGP、β—Crosslaps和BMD,并对两种治疗方法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的疗效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均能两组均能改善POP患者的主要症状,且治疗组尤为明显。经3个月治疗后,两组患者腰背疼痛、腰膝酸软、下肢疼痛、下肢痿弱、步履艰难、目眩的症状明显改善,两组症状积分均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更能降低症状积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疼痛积分变化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骨疼痛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经3个月治疗后,组内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疼痛积分均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t治疗组=-12.219,P<0.01;t对照组=-5.458, P<0.01)。组间比较,治疗组比对照组更能降低疼痛积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MD变化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腰椎L2-4的骨密度平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经过3个月治疗后,组内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的骨密度值均提高,且具有统计学意义(t治疗组=4.932,P<0.01;t对照组=2.247,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更能提高骨密度值,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GP和β—Crosslaps变化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BGP、β—Crosslap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经过3个月治疗后,两组BGP较治疗前均上升(t治疗组=2.426,P<0.05;t对照组=2.512,P<0.05),组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3个月治疗后,治疗组β—Crosslaps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而观察对照组β—Crosslaps治疗后虽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治疗组=-2.533,P<0.05;t对照组=-2.030,P>0.05)。5.安全性评判比较,治疗组未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部分患者出现消化系统不适的症状,其中有3例出现恶心、反酸、胃部嘈杂不适,最终无法完成本研究观察,为脱落病例。结论:1.温针灸配合耳穴疗法具有补肾填精,生髓壮骨,疏通经络、调和阴阳作用,从而能有效的地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2.温针灸配合耳穴疗法能明显降低β—Crosslaps水平,而碳酸钙D3片组β—Crosslaps水平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变,说明温针灸配合耳穴能有效的抑制骨吸收,而碳酸钙D3片抑制骨吸收的功能不明显。3.温针灸配合耳穴能显著地升高BGP,同碳酸钙D3片比较无明显差异,故它具有与钙尔奇相同的促骨形成作用。4.通过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的疗效比较、VAS疼痛评分的测定及安全性评判的比较,可表明看出温针灸配合耳穴疗法能安全、有效的地缓解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