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县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来源 :山西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yin_guohan1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资源与环境条件,是最宝贵的自然资源财富。其持续利用问题既是全球持续发展研究的重点,也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一切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础。进入21世纪以来,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越来越深入人心,我国已将其作为一项基本国策。2000年~2008年吉县土地资源状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用地结构也日益复杂,加上吉县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正在紧张编制,对其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进行分析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吉县为例,通过对吉县土地资源现状进行分析,从定量角度分析土地资源利用现状,构建适合吉县实际的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对县域范围内的各种可持续土地利用模式进行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对策。以期为全县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进而促进其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论文共包括八章,其中:第一章首先论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阐述了国内外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的进展,进而提出本文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二章系统阐述了土地资源持续利用及其评价的理论。第三章分别从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两方面对吉县县域情况进行了概括。第四章从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程度、土地利用特点及存在问题和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四方面对吉县土地资源利用现状进行分析。第五章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理论出发,利用综合评价法,对2000年~2008年期间吉县土地资源利用可持续状况进行了评价。首先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采用专家咨询法建立吉县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从生产性、稳定性、保护性、经济可行性、社会可接受性5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2000年以来全县土地资源结构趋于合理,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程度提高,吉县土地资源利用属于基本可持续。第六章提出了符合吉县实际的可持续土地利用模式,从农村、工业集中区、城区、自然保护区与林场和旅游区5种模式进行分析。第七章根据以上研究,总结出一系列促进吉县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对策。第八章总结本论文的主要结论,并提出论文中存在的不足。
其他文献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审时度势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党和国家确定的事关全局的重大历史任务。它全面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涵盖了农村发展的物质
土地对于国家、社会乃至个人的生存与发展都具有其极重要的作用。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国家则是以土地作为主权的行使范围,个人更是把土地作为生活的基石。由于土地的开
中国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耕地资源十分有限。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大量耕地转化为建设用地,耕地资源日益稀缺,加之人口增长,人地关系己非常紧张。因此,在这种形势下,
土地储备制度是我国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市场化结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土地储备制度是土地储备机构通过征用、收购、交换和到期回收等方式,将原本属于农村集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首要任务。农村人力资源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加快对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是推进社会主
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成分复杂的废弃物,这些固态、液态以及气态废弃物中存在多种难降解的有害成分,因此针对其产生规律以及各种物质的物理、化学以及生物化学特性,
目的探讨脑电图慢波化比率〔(θ+δ)/(α+β)值,DTABR〕、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成像(ASL)检测相对脑血流量(r CBF)对急性脑梗死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46例发病7 d内的急性脑梗
合理的农地流转对于解决农地细碎化及农业收益低下等问题意义重大,但我国的农地流转仍存在诸多问题,且现有研究视角单一。为探究不同种植结构区域农地流转的差异,本研究在对
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有现代化的农业基础设施作为支撑,现代农业基础设施的水平直接影响着现代农业的发展水平,而现阶段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于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严重制约了
在我国,土地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备受人们关注的问题,人多地少是中国目前的基本情况,耕地保护已经拉起了红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乡镇企业迅速发展,在许多地方乡镇企业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