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教学点是适应我国偏远农村地区特殊自然环境而设立的小规模不完全学校,是保证偏远农村地区学龄儿童能够就近入学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然而,近年来随着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在中国农村如火如荼的开展,大量的农村教学点被撤并。一些地方出现的盲目撤并教学点行为,已经造成了新一轮农村地区适龄儿童上学远、上学难的问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辍学率也因此提高。对于当前农村教学点面临的种种困境,已经引起了中央和教育部的高度重视,国务院在2012年9月正式发文“叫停”了对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的撤并。此后,对于农村教学点的政策发展趋势已经开始从撤销、合并转为适当保留、积极扶持,社会各界逐渐认识到教学点对于我国中西部农村地区义务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如何保证农村教学点的正常运行、改善农村教学点的办学条件、提高农村教学点的办学质量是我们今后一段时期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探究了民族地区农村教学点发展的相关概念和理论的基础上,论文第三章首先从政治、经济、自然、文化环境四个方面探析了民族地区农村教学点发展所面临的特殊性,然后分析了农村教学点的存在所具有的教育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以及教育公平价值。在论文第四章第一部分,首先阐述了本研究设计的主要过程。第二部分,通过对广西5个民族地区的农村教学点进行田野调查,了解了广西民族地区农村教学点发展的现状。第三部分,通过实地调研发现,目前广西农村教学点的发展普遍面临着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办学条件落后、师资力量薄弱、特色发展不够明显的困境。在对相关文献和调研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的基础上,论文第四章第四部分从政府、教育经费机制、教师编制管理与配置机制、广西自身发展状况等几个方面,探讨了当前广西民族地区农村教学点发展困境的原因。最后,在论文的第五章,笔者提出了促进民族地区农村教学点发展的对策建议,这些建议包括:第一,慎重对待农村教学点的撤留,摆正教学点与中心学校的地位;第二,加大教育财政的投入力度,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第三,合理配置教师资源,加强教学点师资队伍的建设;第四,深化民族教育特色发展的意识,开发民族教学点的特色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