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市“参与式社区治理”模式的优化路径研究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yangsu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发展以及“单位制”的解体,我国城乡居民日益成为原子化的个体。发端于20世纪末的城市社区建设,试图重建社会服务体系。虽然在“社区制”和公共服务建设方面成效显著,但是社区建设的主体单一化和高度行政化,使得社区自治大多流于形式。社区居民的多样化需求难以满足,居民的社区归属感和认同感也难以提升。因此,建构多元参与的社区治理格局成为了社区建设转型的必由之路。然而,如何在社区日益复杂的网络关系下,形成一种多元主体“有序参与”的方案,是目前基层治理创新的关键与突破。所谓“参与式社区治理”,是指社区多元主体在遵循共同规则、享有平等权利的基础之上,有序参与社区决策的过程。本文拟将关注的对象,是依附于镇江市政策环境中,蕴含Y社区本土特色的“参与式社区治理”实践。该模式是以社区党组织为领导、街道办事处负责、社区居委会牵头下,形成的一种囊括社区居民和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有序参与”的治理形态。该模式虽然在运行初期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结合实施现状分析,“制度效益的边际递减”问题依旧阻碍着该模式的长期有效性。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主要分析社区内各参与主体在该模式中的职能发挥程度,结合各主体的宗旨与行为逻辑等影响因素,探究“参与式社区治理”模式是如何整合多元主体、从静态化参与转变为动态化互动的过程,从而提出镇江市“参与式社区治理”模式的优化路径。为此,我们选取了在镇江市润州区“参与式治理”试点最早、初期成效最为显著的Y社区为个案调研的对象。通过长期性的参与式观察与半结构化访谈,勾勒出各主体的参与现状,分析其职能发挥的不足。并且深度挖掘多元主体的组织宗旨与行动逻辑,分析影响该模式产生“制度效益递减”现象的原因,从而得出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优化路径,以期为镇江市“参与式社区治理”模式的有效性实施与动态化互动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与价值。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退出透析原因及影响生存率和生存质量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02年1月~2007年1月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青岛市立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
目的分析北京市2007年新增血液透析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因特点,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参考。方法根据北京市血液透析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肾脏病数据系统(BJHDQCIC)提供的数据,对20
目的探索病证结合痰瘀互结证局部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的构建方法;以成功构建的动物模型为研究对象,采用Q-PCR、Western blot、ELISA等检测技术揭示miRNA-155及其相关信号通路与缺血性脑卒中痰瘀互结证炎症机制的关系。方法(一)痰瘀互结证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的构建和评价将50只SD雄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10只和高脂组40只,分别以普通饲料和高脂饲料喂养4周。再将高脂组的4
检查结核杆菌方法新超声雾化一糜蛋白酶新法使结核杆菌阳性检出率提高76%。日前通过科研技术鉴定。痰结核杆菌检查是肺结核常规诊断方法。以往通常使用痰厚涂片染色法,痰含菌>50000/ml才能
郑州正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郑州航空城区是郑州市高点定位发展的主要载体,制定了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发展战略,期望打破常规城市发展出现的土地资源稀缺的窘境。但是,无论什么用途的地下空间,人都或多或少地要在其中进行生产活动,地下空间的空气质量关系到人的健康。地下氡的含量水平是一个对人类健康影响极大的因素,开展地下氡的含量水平评估非常重要。采用资料收集、查阅文献、掌握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等研究方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