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实验拟建立大鼠腹部不同深度切口模型,观察脊髓背角p-p38MAPK的表达变化,为更合理的研究围手术期应激反应的病理生理过程及疼痛机制提供新模型和思路。方法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6组(n=6):(1)麻醉对照组(A组):仅麻醉;(2)测压对照组(B组):仅麻醉和监测;(3)模型组:切口长度均为2cm,根据切割深度不同分为4个亚组,①皮肤组(S组):仅切割皮肤;②肌肉组(M组):切割皮肤+肌肉;③腹膜组(P组):切割皮肤+肌肉+腹膜;④探查组(G组):切割皮肤+肌肉+腹膜+内脏探查。丙泊酚静脉麻醉下,建立大鼠腹正中切口模型。监测术中生命体征,测量热刺激缩足反射潜伏期(PWTL).观察体重、进食等变化。另取大鼠32只,随机分为麻醉对照组(C组)和探查组(G2组),根据取标本时间不同,各组分为术后6h,1d,3d,7d四个亚组(n=4),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T8-T12节段脊髓背角p-p38MAPK表达的变化。结果1.成功建立丙泊酚静脉麻醉下腹部不同深度切口模型。2.模型组大鼠在切皮、切割完毕/探查完毕后1mmin、缝皮、术毕lmin,·MAP、 PR、 RR均高于基础值(P<0.05)。模型组间随着伤口深度的加深,MAP、PR、 RR波动幅度G>P>M>S。3.术中大鼠未出现低血压、缺血缺氧等表现。术后所有大鼠均存活。4.与A组、B组比较,术后第1d、2d模型组均有不同程度体重和进食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中G组术后第1-5d持续下降,持续时间最长,下降最明显。5.PWTL的变化:和基础值相比,模型组术后24h内,PWTL明显缩短(P<0.05),但模型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时间点A组比较,探查组在术后6h与其有统计学差异(P<0.05)。6.脊髓背角p-p38MAPK的表达变化:与对照组比较,探查组大鼠术后6h、1d、3d脊髓背角p-p38MAPK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加(P<0.01)。探查组组内各时间点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探查组大鼠脊髓背角p-p38MAPK术后6h开始升高,1d达高峰,3d仍维持在较高水平,7d恢复正常。结论1.成功建立SD大鼠腹部不同深度切口动物模型。该模型简单、准确、可靠,可用于切口痛的研究。2.腹部手术损伤可导致脊髓背角p-p38MAPK表达上调。p-p38MAPK可能与腹部切口痛的形成和维持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