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危机情境下,公众往往会做出各种各样的行为选择,比如搜集相关的危机信息、传播信息、购买防护物品、撤离风险区域等,大量的研究和现实证明了公众在危机情境下的防护型行为受到风险感知的影响。本文从风险感知的视角研究了公众防护型行为决策的模式和内在机理,论证了公众风险感知与风险信息、防护型行为决策的逻辑关系,揭示了风险感知对公众防护型行为的影响机制。论文基于公众记忆理论研究了在不同风险信息环境下公众风险感知的演变规律,进一步探讨了公众在不同危机发展阶段的心理变化和行为意向。个体的行为决策不仅受到外部舆论环境的影响,同时还受到社会关系网络中其他个体的行为决策的影响,因此论文进一步构建了在外部风险信息环境和内部社会关系网络信息环境协同影响下的个体防护型行为序列决策模型。为了进一步验证两个理论模型的结论,论文实证研究了公众在汶川地震和H7N9禽流感两类危机情景下的防护型行为决策模式。本研究结论主要如下:1.基于公众记忆理论和危机情境沟通理论,通过风险信息记忆度构建了公众风险感知的演化模型,并基于危机事件新闻报道的三种传播模式,比较了公众在不同报道模式下公众风险感知演变过程的差异性,分析了在危机事件不同演变阶段的风险感知特征,通过引入了近因效应和重复效应参数探讨了不同人群特征下风险感知的演变规律,并通过MATLAB软件系统仿真,模拟了公众风险感知的演变过程。研究结果显示公众风险感知随着媒体报道量增加而动态变化,且在三种媒体报道模式下表现出显著差异性。因此,政府在风险应对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媒体报道模式预测公众风险感知的演变趋势。此外,通过对比三类报道模式下的风险感知演变曲线,本文将公众风险感知演化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敏感期、理性期和遗忘期,在不同阶段政府应根据公众的风险感知特征采取不同的应急信息沟通策略。最后本文还检验了记忆遗忘率与公众风险感知的相关性,并提出了细分目标群体进行信息沟通的重要性。2.基于记忆理论与前景理论构建了公众防护型行为的序列决策模型,并研究了两类性质群体(强关系群体与弱关系群体)中的个体序列决策过程,探索了群体行为演变需求的条件和过程,验证了个体记忆系统参数(记忆遗忘率与记忆容量)在两类群体中对决策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弱关系群体中的个体不倾向于采取防护型行为,而强关系群体中的个体行为决策表现出对外部获取信息的依赖性;具有良好记忆能力的个体倾向于采取防护型行为。本文研究了在不同信息环境下,具有不同个体特征决策者的防护型行为决策模式。结论证明了个体的社会人际网络、记忆遗忘率与记忆容量对防护型行为决策的影响,对政府设计应急信息沟通系统、实现应急信息精确化传递提供了设计理念与理论依据。3.在前两个模型中有一个隐含的假设,即公众可以获取所有外部信息渠道所释放的信息,事实上不尽然。公众在不同的危机情境下的风险感知差异会造成公众不同的信息需求,公众的信息行为也因此会具有很大的差异。本文将以汶川地震为研究背景,通过电视收视率从用户特征、收视行为和需求的信息三个方面系统地研究了公众的收视行为规律。在我国,电视是公众获取精确并且权威信息的主要途径,因此以收视行为研究公众危机情境下的信息搜索行为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对于政府通过电视发布危机声誉等应急信息沟通策略也具有很好的可操作性。4.危机情境下,公众因不同的风险感知而采取的防护型行为会表现出显著差异性。在公众防护型行为的序列决策模型中,我们也尝试通过决策矩阵中的风险信息总量作为风险感知的度量,研究了不同风险感知水平下公众采取防护型行为的意愿。为了实证公众风险感知对防护型行为意向的影响,本文以H7N9禽流感为研究背景,基于PADM和HBM模型,通过问卷调研实证研究了公众防护型行为的决策规律、决策机制及影响因素。本研究最大的创新之处在于对公众的风险感知和防护型行为决策的定量化研究,主要体现为以下四个方面:第一,率先构建了量化评估公众风险感知的数理模型,通过记忆度直接测度了公众风险感知,并从风险感知的角度引入了整合危机管理资源的新思路。第二,基于记忆理论与前景理论构建了公众防护型行为的序列决策模型,引入了记忆矩阵与信息决策矩阵,分别量化描述了个体获取的信息与通过信息沟通获取的决策信息,基于两个矩阵通过数理模型的形式表述了风险信息沟通的过程,并重新定义了理性个体的防护型行为决策机制。模型实现了对信息瀑布模型的延伸和优化。第三,通过电视收视率刻画了公众在汶川地震发生前后的信息搜索行为及演变规律。第四,通过问卷的形式实证研究了公众对政府推荐的防护型行为的意向及行为决策,评价了政府引导公众采取防护型行为的效率,并以PADM模型为基础,通过灾害属性和资源属性描述了公众防护型行为。本研究的实践意义在于:从风险感知的角度引入了整合危机管理资源的新思路,为政府应急信息发布,应急信息沟通、引导公众风险感知和防护型行为决策提供了重要的现实和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