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该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一步探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对老年患者的影响及其它因素影响抗菌药物对老年患者的使用,为提高老年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方法:依据老年住院患者入住主要临床科室,采取分阶段随机整群抽取的方法,抽取不同相关科室的归档完整病历。对抽取的老年住院患者276份病历进行统计分析。分析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本次抽取8个临床科室的2011年1~6月份的276份老年患者住院病历。其中男性146例,占52.9%,女性130例,占47.1%;年龄最大者为92岁,最小的60岁,平均年龄为71.50岁;在抽取的临取科室中,老年患者病历分布:普外科15例、肿瘤外科21例、神经外科26例、骨科16例、泌尿科35例、神经内科48例、呼吸内科64例、普内科57例,分别占6%、8%、10%、4%、13%、18%、24%、21%,在276份病历中,193例使用了抗菌药物,占69.90%,使用抗菌药物3265人次,其中一联用药77例占27.9%,二联用药97例占35.1%,三联及以上19例占6.19%;抗菌药物使用指征:预防用抗菌药物71例占25.7%,治疗用抗菌药物89例占32.2%,无指征用药20例占7.2%,预防与治疗性抗菌药物13例占4.7%。病原学检查:在所有的193例抗菌药物病历中只有4份作了病原学检查只占1.4%。给药途径统计中,250例单纯静给药占90.6%,26例混合给药占13.1%。年龄、住院天数、用药天数及住院费用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住院天数和药物天数与住院费用均呈正相关(rs=0.287),用药天数(rs=0.902)。分别对性别、职业、科室、入院诊断确诊疾病、是否初次入选等因素与联合应用抗菌药物药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提示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同时对性别、科室、入院诊断确诊疾病等因素间的抗菌药物用药指征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只有职业未显示统计学意义,其他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药品利用指数对药品使用进行评价分析,按百分率排序前10位的抗菌药物DUI<1,说明该院日剂量不足,使用不合理。根据用药频度对使用抗菌药物进行分析评价求B/A值[B/A=某药品销售金额排序(B)/该药品DDDS排序(A)],位列前十位的头孢哌酮舒巴坦B/A=1,同步性好,该药品价格和患者接受程度相一致;头孢呋辛、依诺沙星B/A较大价格适宜,患者易于接受;其他的B/A<1,药价偏高,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酮钾、氨曲南,患者接受程度低。抗菌药物联合应用即有协同作用,也有拮抗作用。对于应用有明确指征,联合应用能降低其毒副作用,增加其协同效果。提高细菌学检测送检率,以便用药具有针对性,减少应用抗菌药物盲目性,降低患者医疗费用,提高用药合理性。根据老年患者生理特点及个体差异用药,开展药物浓度检测,用药个体化。对老人的心理进行疏导,加强健康宣教,提高用药依从性。结论:老年住院患者的住院天数越长,住院药费也越高;性别、职业、科室、入院诊断疾病、是否初次入选等与老年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具有相关性;性别、科室、入院诊断疾病等因素与用药指征具有相关性;频繁换药和用药的随意性,即达不到疾病治愈或缓解的目的,又增加细菌耐药性;无指征的联合用药,既浪费医疗资源,也增加了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