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郑敏是九叶诗人中为数不多的既能进行诗歌创作又能探索诗歌理论的诗人。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诗歌是青年人的事业,但是,郑敏在老年后依然保持着旺盛的诗歌创作激情。更加难得的是,郑敏后期的诗歌理论探索也为当时正处于混乱状态的中国新诗创作开启了一扇智慧之窗。本文旨在对郑敏这位不老的诗坛常青树的诗学观进行探讨。第一章主要探讨了郑敏对诗歌的本质的论述,在郑敏看来诗歌的本质就是生命的经验。生命是郑敏诗歌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可以说,郑敏一生创作的诗歌都是在探讨同一主题——人的生命存在的价值与意义。郑敏认为,诗歌的源泉在于生命的无意识,而诗歌的生命在于矛盾运动。死亡是郑敏探讨诗歌本质的另一侧面,郑敏把死亡看成是生命的本真表现,同时孤独也指向生命的本质。这样,诗歌与生命之间可以进行互换,而互换的方式即是死亡与孤独。第二章着重探讨了郑敏对诗歌结构的阐释。她把诗歌的结构分为两类:展开式结构和高层式结构。展开式结构犹如一幅画卷,诗歌中意象的铺陈是徐徐地、缓慢地、一点一点地展开的,最后在整幅画卷展开的一刹那才让读者在诗的结尾获得瞬间的顿悟。如果展开式结构是横向展开,那么高层式结构就是纵向架起,它使读者在读诗的过程中,时时刻刻总感觉有一种超现实的真理笼罩在诗的意象之外,总感觉有一种超验的光或影似有似无地存在于诗歌朴素的文字之外。第三章介绍郑敏关于诗歌语言的论述。她认为诗的语言应该以它自己的生命而存在,语言不是一种交流的工具或符号,语言有它自身的生命活力,诗人不应滥用语言,不应扭断语言的脖子,而是应该怀着一颗敬畏之心来倾听语言,在宁静中重记自然。另外,郑敏还对当代新诗语言出现的一些问题,给予了自己的解答,她认为可以依靠中国古典诗词语言的优良传统,把古典汉语巧妙地应用到当代新诗的创作中来。第四章阐释了郑敏对诗歌意象的内涵及其形成的认识。郑敏反对表面地、单一化地解读意象的涵义,她认为意象的涵义是多重的,这种多重的意象涵义正是郑敏站在读者接受的角度来加以说明的。至于意象的形成,她打破了人的五官感知力的局限,把声、色、味、触融为一感,造成一种艺术上的亦真亦幻,并且她能将抽象的哲理赋予情感的肌理之中,同时又能将具象的情感深藏在抽象的真理背后,从而达到理智与情感的高度统一。郑敏不仅是新诗史上一位出色的女诗人,同时也是一位出色的诗歌理论家。笔者认为,研究郑敏的诗学观对中国新诗理论的建设,对新诗史的编写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参照作用。郑敏新时期对于新诗的一些批评意见,更对年轻的新诗诗人们有着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