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沟塘系统作为农业生产生态环境的重要组分,是截留、转化农业面源污染物的关键场所,具备有蓄水节流、净化排水等多重功效,对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论文以沟塘湿地生物生态截污示范工程的构建和沟塘湿地脱氮除磷效果的监测为主要研究内容,监测降雨期农田排水水质,分析氮磷输出特点;研究湿地优势植物生长特性,分析水生植物对水体氮磷污染的去除作用;监测沟塘湿地示范工程运行前后水质氮磷污染物含量,综合分析湿地脱氮除磷效果。研究结果如下:(1)降雨前,示范区农田排水沟渠水中TP浓度为0.35mg/L,TN浓度为5.82mg/L,NH4+-N浓度为1.98mg/L。在降雨初始时,径流中TP高达0.49mg/L,TN高达9.73mg/L,NH4+-N高达3.03mg/L。降雨期间,示范区农田排水中氮和磷的输出均先增加后降低。降雨停止一定时间后,氮磷含量又有所回升。农田排水中氮磷污染物排放负荷与径流量之间存在着极显著的正相关性(P<0.01)。(2)在植物繁盛期,沟塘湿地内优势植物芦苇和茭草的根、茎叶对氮磷的吸收量均大于12mg/g,植物体中的N、P积累量主要与植物的生物量存在线性相关。通过收割芦苇和茭草的地上部分,每年每公顷可直接从水体中去除约1130kg的氮和145kg的磷。水芹作为浮岛栽培植物具有明显的优势,不仅去除水体氮磷效果好,而且管理方便又可多次收割食用,同时还具有良好的景观效果。(3)示范工程全年对氮的平均去除率达34.7%,对磷的平均去除率达41.0%,6月份脱氮效果最好,削减率达49.3%,10月份的除磷效果最好,削减率达52.5%。可以得出,季节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湿地去除氮磷的效果,夏秋季节温度、气候适宜,此时湿地去除氮磷效果最好,与之相反,低温季节湿地去除氮磷的效果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