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目的通过老龄人中医证候与血液学指标相关性研究,探讨中医某些证候发生与微观指标变化内在联系,试图在现代医学尚未发现疾病前,从中医四诊角度捕捉到疾病前期一些迹象,期望用本项研究获得的相关结论指导临床实践,为老龄人群常见病证预防提出综合措施2 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以健康老龄人群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研究方案进行观察,重点将中医证候,性别,年龄,体重及体重分型,外周血象,凝血象等内容填入临床观察表,并进行统计学分析,从分析结果获得相关结论3 结果本项研究获得如下结果 老龄人中医证候发生率从高到低依次为,气虚,血瘀,气滞痰湿,阴虚,风痰,血虚,阳虚,以 10 岁为一个时间段统计中医证候显示,随年龄增长虚证比例增加,实证比例减少,气虚证候为老龄人群共性证候,血瘀男性常见,阴虚女性常见,肥胖者多见痰湿证候,瘦弱多见阴虚证候,虚证的外周血象各项指标明显低于实证,在虚证中红细胞,血红蛋白由低到高依次为,血虚证,气虚证,阴虚证,阳虚证,血小板数值由低到高依次为血虚证,阴虚证,气虚证,阳虚证,实证中血小板数值由高到低依次为,气滞证,血瘀证,风痰证,痰湿证,出凝血时间各组之间无明显差别,但均有缩短趋势,气滞,血瘀证候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有缩短趋势,纤维蛋白原数值较其他类型增高4 结论通过以上研究结论如下z:老龄人群虚证以气虚,阴虚,血虚为主,实证以血瘀,气滞为主,胖人多虚,多痰,瘦弱多见阴血亏虚,且随年龄增长虚证比例增加,证候分布百分率最高者为气虚,血瘀.虚证外周血象较实证要低,其中,以血虚证最为明显,阴虚,气虚次之,在实证中血瘀,气滞证外周血象普遍较其他实证增高.老龄人群凝血象检查的各项数据虽然均在正常范围内,但各证候类型之间有一定差别,气滞与血瘀证出血时间,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均见缩短,而纤维蛋白原数值增加.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老龄人群关键在于维持血液成份的相对恒定,以有足够的血液成份来保证适用于机体抵御疾病,保护脏器功能,并有效克服血液中存在的高凝状态,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发生从中医角度来讲,采用补气与活血药物或保健品是老龄人群防病保健的关键本项研究首次证实,正常老龄人群在西医尚未明确诊断疾病前,通过四诊合参,并结合血液学某些微观指标,能够发现老龄人某些疾病的前驱证候表现与血液学变化,并借此以指导老龄人常见疾病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