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阻率法在冻土未冻水含量测试中的理论及试验研究

来源 :西安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冻土未冻水含量是影响寒区工程设计、施工以及工程服役特性的关键物理量。如何准确高效的测定冻土未冻水含量是寒区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难题之一。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冻土电阻率变化的未冻水含量测试新方法。主要内容包括:1.提出以“孔隙通道弱化效应”理论解释冻土导电特性变化,推导了未冻水含量测试的理论模型;2.基于核磁共振(NMR)技术及电阻率测试设备对理论模型的合理性进行了验证;3.对理论模型进行拓展,提出一种快速标定理论测试模型的方法。文章研究内容为冻土导电特性的分析提供了新思路,也为冻土未冻水含量的测试提供了新方法。针对现有研究中对冻土导电机理以及冻土电阻率受液态水影响的相关理论研究欠缺的问题,提出以“孔隙通道弱化效应”的理论来解释冻土的导电机理。此外,研究发现土中液态水不管以何种形态丧失均会对土体导电特性产生影响。对土体在烘干条件下水分蒸发的一般规律进行了归纳,发现常规土中液态水烘干蒸发与冻土中未冻水相变为冰的物理过程存在相似之处。针对土体电阻率模型中未考虑冻土未冻水含量变化对土体电阻率影响的问题,文章首先考虑了冻土未冻水中自由水与结合水先后冻结状态下土体电阻的变化规律,推导出代表四种不同未冻水含量的微元体电阻表达式;考虑土体冻结过程的一般规律,包括水冰相变、水分迁移的综合影响,提出了宏观层面冻土电阻率在不同冻结阶段分层积分的方法;基于所推导的未冻水含量理论模型和以往学者关于土、水、冰导电特性研究的相关成果,提出了以幂函数来表示冻土未冻水含量与电阻率相关关系的理论模型。开展了理论模型的验证工作,利用核磁技术(NMR)及电阻率测试设备分别测试了代表大、中、小3种不同粒径的土体,得出黏土、粉土和砂土中未冻水提供导电粒子定向移动通道的阈值分别为17%、14%、13%,即未冻水含量低于阈值时,则土体导电通道开始弱化,进而影响冻土电阻率发生变化,试验结果验证了理论模型的正确性。为了该理论模型更加高效的应用与现场测试对其进行拓展研究,提出以土体在烘干状态下电阻率与液态水含量的相关关系来表征冻结状态下电阻率与未冻水的相关关系。选取代表大、中、小3种不同粒径的黏土、粉土和砂土,开展了烘干条件下土体电阻率与残余水含量相关关系的测定,并对比了烘干和冻结两种情况下土中液态水含量变化对土体电阻率的影响,试验结果发现黏土与粉土的对比结果具有较高的吻合性,砂土试验数据对比显示出一定的误差。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印迹基因父系表达基因10(paternally expressed gene10,PEG10)在肝癌组织中高表达的分子机制,及其对肝癌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30例肝癌患者
目的探讨艾司奧美拉唑联合康复新液对胃溃疡出血患者的溃疡黏膜愈合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8月在涟水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94例胃溃疡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吸附仪测定了所制负载金属活性碳纤维的吸附等温线,然后用不同理论方法对孔径分布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负载Pd/Cu的活性碳纤维仍以微孔为主,微孔孔径呈单分布。随着活
1993年京津塘高速公路建成通车,设置了较为完善的监控、通信、收费、照明等设施,奠基了我国高速公路机电系统基本的发展模式。经过10多年来建设者们的共同努力,我国高速公路机电
目前国内外在设计学教育和实践当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内容是关于怎样运用主流视觉媒介去表达和交流,进而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种所谓“专业化”的空间思考方法。那么这种空间表达“专业化”的形成是否会埋没了图作为空间体验以及意图表现的潜力,或者它已经对空间思考的方式进行了禁锢,又或者它已经失去了对某些空间设计元素与过程的表达?那么,如何反思和突破现行绘图带来的限制和束缚,是本文探讨的核心议题。针对当前建筑图学突
<正> 外伤性强直性瞳孔,是因眼部受挫伤后而引起的瞳孔括约肌及睫状肌麻痹。临床表现为受伤者眼瞳孔散大,对光反应消失和调节障碍。如伴有瞳孔括约肌断裂,则瞳孔缘出现1个或
为了探讨中职学生身份认同与心理健康、自尊的关系,采用了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自尊量表、学生身份认同量表对600名中职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心理健康与自尊呈负相关,心理
服装供应链运作涉及多个丰体,需要多方协作,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经济系统。在分析目前中国服装业现状及特点的基础上,运用系统动力学反馈分析和供应链协同管理的思想与理论对服装供
日趋激烈的竞技比赛对高水平运动员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运动员有竞争的体力,还要求运动员具备较高的智力水平。因此普通高校高水平排球运动员文化学习在高水平运动队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