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药物及其与DNA相互作用的电化学研究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xz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抗癌药物在对癌症的治疗中日益重要。鉴于其固有的毒副作用,有必要建立一些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的分析方法来对其进行检测。另外,DNA是许多抗癌药物作用的首要靶分子。因此,研究DNA和抗癌药物的相互作用不仅有助于了解抗癌药物的作用机理,而且对于人工合成DNA靶向抗癌药物分子的设计也很有意义。本论文研究了抗癌药物甲氨蝶呤和秋水仙碱的电化学行为以及6—巯基嘌呤与DNA的相互作用。其主要内容如下: 1.研究了甲氨蝶呤(MTX)在悬汞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在pH为9.20的Britton-robinson(B-R)缓冲溶液中,MTX在悬汞电极上有一对很明显的受吸附控制的氧化还原峰。示差脉冲伏安法(DPV)测得MTX还原峰峰电流与MTX浓度在5.0×10-8mol/L~1.0×10-5mol/L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下限为5.0×10-9mol/L。将该测定:方法用于注射用甲氨蝶呤中MTX含量的定量分析,结果令人满意。同时还详细地研究了MTX在悬汞电极上的电极反应过程,推测了电极反应机理。结果表明,MTX的还原属于具有吸附性的准可逆过程,并伴随2个电子、2个氢离子参与电极反应。 2.研究了抗癌药物秋水仙碱(COLC)在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在HAc-NaAc缓冲溶液中,循环伏安扫描发现,COLC在玻碳电极上产生一不可逆的氧化峰,峰电位为1.22V(vs SCE)。用差示脉冲伏安法测定,峰电流与COLC浓度在8.0×10-7mol/L~1.0×10-5mol/L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下限达1.0×10-7mol/L。将之应用于血清样品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同时,对电极反应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秋水仙碱在玻碳电极上是一个两电子,两质子的不可逆氧化过程。 3.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抗癌药物6-巯基嘌呤(6-MP)与DNA的相互作用。随着作用时间的增加和DNA浓度的增加,6-MP的氧化峰和还原峰峰电位都发生了正移,同时峰电流逐渐降低。实验考察了6-MP与单链,双链DNA作用强弱的不同。结果表明:DNA与6-MP形成了非电活性的化合物,其结合比是1:1,结合常数是5.17×106。同时对DNA与6-MP电极过程机理进行了研究,并求取了电化学参数。最后,依据加入DNA后还原峰电流的降低还可以定量测定DNA。
其他文献
电荷传输材料是有机光导体中电荷传输层的主要组成部分,其性能的优劣将直接影响有机光导体的性能。合成性能优良的电荷传输材料是目前静电复印领域的研究热点。尤其是近年来发
本论文运用反射式椭圆偏振谱学方法及循环伏安法现场研究了硫酸介质和含有TiO2的硫酸介质中苯胺在不锈钢电极表面的电聚合行为,分析了扫描速度、扫描电压范围对聚苯胺膜生长和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宗教信仰,宗教信仰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左右着一个民族的思想和意识,影响着民族社会的发展。本文以比较典型的土家族村寨的矍氏宗族的祭祖活动为例,对湘西土家族
光伏产业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中国光伏制造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在推动经济结构转型、解决传统能源安全问题和节能减排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
目的:对脊柱手术患者发生压疮手术室原因和护理措施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于本院进行脊柱手术发生压疮的32例患者,进行压疮手术室原因分析并对护理措施进行探讨。结果:在
在粉末磷脂的生产工艺中,浓缩前进行毛油过滤与油脚离心分离的操作,浓缩后浸洗前进行一次烘干除水以及浓缩、烘干工段注意真空度与温度的控制,对提高粉末磷脂的质量具有很大的意
苏童小说穿越于历史和现实的隧道中,表现了对死亡故事的情有独钟和对死亡命运的独特关注,其中呈现了几种比较鲜明的死亡模式:无常厄运的降临;权威意志的支配;绝望至极的结局;
<正>《活了100万次的猫》是一个值得一读再读的绘本故事。在日本,他曾被赞誉为“被大人和孩子爱戴,超越了世代的图画书”,“是读了100万次也不会厌倦的名作”。作者佐野洋子
众所周知,规则的制定应与现实的需要相得益彰。伴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新变化,商业领域内交易方式和商业模式也在不断刷新大众的视觉。无独有偶,相伴而生的商业纠纷也在经济形
目的:探讨红景天熟地黄合煎液对由环磷酰胺引起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下降及骨髓造血功能抑制的影响。方法:连续灌胃小鼠8 d,腹腔注射环磷酰胺(CY)致化学损伤血虚模型,观察对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