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吗啡肽(EMs)在当今所知的生物活性肽中对μ阿片受体具有最高的亲和能力和选择性,它具有很强的镇痛作用,其作用水平与吗啡相当。内吗啡肽相对简单的结构以及较强的镇痛活性使得其有望发展成为一种新型的镇痛药物。但作为多肽类药物,EMs具有易在酶的作用下发生降解、血脑屏障通透性差、镇痛持续时间短等缺点,这些缺点严重限制了其临床应用。在促进药物透过血脑屏障的众多的策略中,纳米药物载体具有很好的优势。研究表明:纳米粒作为药物的转运载体可以有效地促进药物通过血脑屏障而不破坏血脑屏障的完整性。本论文以纳米金刚石作为转运载体,将内吗啡肽-2以不同方式负载于纳米金刚石上,旨在利用纳米金刚石携带内吗啡肽-2透过血脑屏障,增强内吗啡肽-2外周给药的镇痛活性。主要做了以下两方面工作:首先分别采用物理吸附和化学连接两种方法将内吗啡肽-2负载于纳米金刚石上,测定复合物的载药量、粒径和zeta电位,并采用一系列光谱和分析技术对其进行表征。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及热重分析均显示内吗啡肽-2成功吸附或连接在纳米金刚石上,载药量分别为0.45mg·mg-1和0.27mg·mg-1。通过药效学方法(小鼠温浴甩尾法)考察外周给药后复合物的镇痛活性,并建立了血脑屏障体外模型—平行人工膜模型,利用此模型测定复合物的血脑屏障通透性。药效学实验结果显示,静脉给药后内吗啡肽-2组、纳米金刚石组均无镇痛活性,物理吸附复合物组和化学连接复合物组均表现出显著的镇痛活性,其最大%MPE分别为内吗啡肽-2的4倍(17.1%)和5倍(20.4%),且作用时间有所延长,其中化学连接复合物组的最大镇痛效应高于物理吸附复合物组,但后者的镇痛持续时间较前者长。平行人工膜测定结果显示,纳米金刚石的渗透系数为12.15%,与阳性质控药物卡马西平的14.17%接近,同时明显高于阴性质控药物阿替洛尔,表明纳米金刚石可以通过血脑屏障,能够作为转运载体携带内吗啡肽-2透过血脑屏障。本论文为多肽药物的临床制剂研究提供了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