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对鸡唱峭壁剖面的精细刻画,识别了下三叠统飞仙关组的沉积相组成,进行了层序地层对比,重点进行了碳酸盐岩的成岩作用分析,提出有利储层形成的沉积相带和成岩作用机理。
通过野外剖面的写实和室内分析,识别了下三叠统飞仙关组的沉积相有陆棚相、台缘斜坡相、台缘鲕粒浅滩相、局限台地相。
通过对样品的Sr、C、O同位素检测分析,确定飞仙关组飞一段时期海平面上升,至飞一段后期开始下降,飞二段期海平面震荡下降。
飞仙关组地层形成于碳酸盐孤立台地环境中,台地西部为开江-梁平陆棚、北部为南秦岭洋、东部为城口-鄂西海槽。至中三叠世,随着康滇古陆的抬升,开江-梁平陆棚抬升,南秦岭洋闭合,城口-鄂西海槽逐渐消亡,海水向东向北退去。海平面逐渐下降,沉积环境由浅水陆棚相抬升为台缘斜坡相,进入飞二段后进入台缘浅滩相,飞三段后发育局限台地相、泻湖相,飞四段发展为蒸发台地相、潮坪相。由海洋沉积环境转化为海陆交互环境。
随着海平面逐渐下降,孤立台地逐渐增生扩大,飞二段鲕粒滩相不断加积,为巨厚储层的形成提供了充分的物质基础。随着沉积环境的转变,同生期及准同生期成岩环境也由海水成岩环境、混合水成岩环境、表生成岩环境,后期为浅-中埋藏环境。
在偏光显微镜下可以识别岩层经历的各种成岩作用,主要有泥晶化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白云石化作用、压实作用、新生变形作用。通过粒间胶结物的形状可识别胶结物形成的期次;在阴极发光条件下我们识别孔隙流体的活动期次及其Mn2+、Fe2+离子浓度的变化。在扫描电镜的高倍放大条件下,我们清楚的识别出碳酸盐矿物表面微观形貌,及各种溶蚀孔和晶间孔。结合偏光、阴极发光、扫描电镜分析结果,确定各种孔隙形状、形成机理与沉积、成岩环境的关系以及与各种成岩作用的响应,认为同生和准同生成岩环境是成岩作用的主要机制,溶蚀作用、胶结作用和白云石化作用主要形成于同生和准同生期。
通过沉积相分析并结合储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分析,认为飞二段为研究区主要的储集层位。在沉积相、岩相资料的基础上将飞二段详细划分出三个沉积旋回,各旋回内部经历的沉积、成岩环境不同,各旋回的物性特征也因此不同:第一旋回主要为泥、亮晶鲕粒灰岩;第二旋回主要为亮晶鲕粒灰岩、残余鲕粒云灰岩、灰云岩;第三旋回则主要为亮品鲕粒灰岩及少量残余鲕粒云灰岩和亮晶内碎屑灰岩。沉积、成岩环境的改变使得其物性随之而改变。其中第二沉积旋回储层物性为研究区内最好的层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