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研究目的本实验以正常大鼠为受试对象,观察平衡针治疗前后大鼠耐痛阈、β-内啡肽(β-EP)、五羟色胺(5-HT)、乙酰胆碱(ACh)等指标的变化趋势,以期望从行为学、神经生理、神经生化学方面探讨平衡针对大鼠下肢痛镇痛作用规律及机制,为临床上平衡针治疗各种痛证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推广平衡针在针灸临床的应用。2研究方法48只SD健康雄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空白组、平衡针组。选用行为学及放射免疫法等方法,以空白组为对照,采用PL—200型热刺痛仪置于大鼠后肢足底部致痛,分别测试两组大鼠双侧后肢耐痛阈。观察一周内平衡针组针刺”踝痛穴”的不同时段大鼠耐痛阈的变化;一周后取材,检测对比两组大鼠下丘脑和血清β-EP、5-HT、ACh含量的变化。3研究结果(1)行为学—大鼠双侧后肢热刺激耐痛阈变化:①平衡针治疗1d后,大鼠耐痛阈不见延长反见缩短;治疗3d后,大鼠耐痛阈比扎针前略见延长,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治疗5d、7d后,大鼠双侧后肢热刺激耐痛阈较空白组有明显延长,统计学差异极显著(P<0.01);组内相比较,针后的耐痛阈较针前也有明显延长,统计学差异极显著(P<0.01)。(2)β-EP含量变化:大鼠下丘脑中β-EP含量明显降低,相较空白组统计学差异极显著(P<0.01);血清中β-EP明显升高,相较空白组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3)5-HT含量变化:大鼠下丘脑中5-HT含量明显升高,相较空白组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4)ACh含量变化:大鼠血清中ACh含量明显升高,相较空白组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4结论平衡针灸具有良好的快速镇痛作用,它可以激活机体内源性镇痛系统的功能,通过中枢和外周的全身性广泛的调节,发挥快速和持续的镇痛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