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道情戏在发展初期是以歌舞形式来叙述道教的故事与宗旨的,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不断革新发展,已具备成熟完善的表演艺术特征,其独特性和审美性也丰富了戏曲艺术的发展,目前道情艺术遍布20多个省市,在中国这片偌大的土地上呈良好发展态势。道情戏作为宗教文化和戏曲艺术结合的成功典范,对于研究中国各个地区的地理差异、风俗人情、语言风格、美学特征都有极其重要的价值意义。山东道情戏艺术品种的形成,与山东得天独厚的地理人文环境、戏曲底蕴、道家思想等密切相关,因此在山东多种文化的熏陶下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山东道情戏系统。其中滨州沾化的渔鼓戏,烟台莱州的蓝关戏,淄博临淄的八仙戏吸纳着道情艺术的精髓,因通俗易懂被广为传唱。山东道情戏在山东地区有南、北、东之分,它在形成之初,跟全国的道情戏一样,都笼罩着一层神秘的宗教色彩,传承着道家的思想内涵。道家作为中国古代的一种思想流派,在上古时期就开始萌芽。经过历史沉淀积累,道家思想逐渐丰富演变。春秋时期,老子将道家思想融合前人理论智慧,创造出完整的道家思想,这是道家思想完善的关键期,也是其学说理论的定型阶段。道家理论将“道”作为哲学的最高研究点,它强调用“道”来挖掘人生、社会、自然三者之间的联系,认为“道”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高的实践真理。将“道”奉为解决人类疾苦问题的唯一办法。山东作为我国较早有戏剧活动的地区之一,所创造的戏曲艺术深受道家思想影响,人们在信仰道家理念的基础上,编演传唱着山东道情戏,其所传唱的内容和意蕴顺应了百姓追求“道”的意愿,因此山东道情戏成为大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戏曲样式。山东道情戏作为宗教文化与戏曲文化结合的成功典范,正在齐鲁大地这片神圣的土地上茁壮成长,重现昔日的辉煌。山东道情戏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本文在吸纳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山东道情戏发展的文化大背景为基础,从戏曲美学角度对山东道情戏进行解读,深入考察调研道情戏在不同戏曲形式下的发展演变,透视道情戏在不同地域下的文化生态意识,探究与分析“沾化渔鼓戏”“莱州蓝关戏”“临淄八仙戏”各个道情艺术的审美特征,梳理各个戏曲样式的起源发展、音乐形态、演唱形式以及在各个历史阶段的生存状态。从宏观的视角对道情戏的起源、流变、传承与发展进行深入研究,纵向上以“史”为脉,从对道情戏的起源流变中探寻出山东道情戏的传承与发展。从微观的角度全方面分析山东道情戏,对“沾化渔鼓戏”“莱州蓝关戏”“临淄八仙戏”的演出形式、剧目内容、艺术特征、文化内涵、传承保护进行详细阐述,进而对各自的艺术表演特征进行横向研究对比,从而总结出其异同之处。本文以山东道情戏为研究对象,全文共分为五个主要章节。第一章为“山东道情戏的渊源发展”,主要从山东道情戏的流传地域和形成过程来探究山东道情戏的源流发展过程。第二章为“山东道情戏的表演特征”,比较“沾化渔鼓戏”“莱州蓝关戏”“临淄八仙戏”在其表演形式、脚色行当等方面的异同,进而对山东道情戏的表演特征进行概括。因道情戏舞美较为简陋,而且与其他戏曲艺术差别不大,相关内容有所涉及,不再专章论述。第三章为“山东道情戏的音乐特征”,主要论述山东道情戏独具特色的宗教音乐特征,通过对比分析“沾化渔鼓戏”“莱州蓝关戏”“临淄八仙戏”的音乐体制和区别于其他剧种所特有的帮腔艺术总结归纳出其在音乐方面的审美特征。第四章为“山东道情戏的内涵特征”,主要对比论述了山东道情戏的宗教内涵、民俗内涵、文化内涵。第五章为“山东道情戏的传承与保护”,主要阐述在新世纪“非遗”保护背景下,山东道情戏发展的现状和困境,并详细论述如何在国家政策扶持的机遇下重现昔日的辉煌,为保护和传承山东道情戏提出切实可行的办法,引起人们对道情戏的重视和保护,也希望能为当代戏曲的转型提供可以借鉴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