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昆仑由于其特殊的构造位置使其成为地质学家和地理学家关注的热点地区。研究西昆仑造山带的隆升对于揭示青藏高原的隆升和塔里木盆地的形成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在研究山体抬升的众多方法中,磷灰石裂变径迹(FT)分析现已成为一种极为有效的工具。本文以裂变径迹理论为指导,分析了西昆仑不同地区新生代以来的裂变径迹年龄和裂变径迹长度,应用径迹年龄—地形高差法和外推法计算了西昆仑的隆升速率,并将西昆仑的隆升过程与邻区构造单元做了对比。磷灰石裂变径迹结果分析表明,西昆仑自渐新世以来经历了整体隆升过程;隆升速率表明西昆仑的隆升具有阶段性:15—5Ma期间极缓慢的隆升阶段;5—3Ma较快速隆升阶段;3Ma—现今加速隆升阶段。西昆仑内部不同地区隆升速率也不同,结果显示,西昆仑西段隆升速率大于中段。磷灰石裂变径迹研究表明,西昆仑新生代以来的隆升是一个长时期的在时间和空间上不均匀的演化过程,其隆升过程具有整体性、阶段性和差异性的特征。对比西昆仑与邻区构造单元新生代以来的隆升过程表明,西昆仑与阿尔金隆升存在相似的阶段性,但自晚新生代以来,二者隆升速率存在差距,西昆仑隆升速率大于阿尔金;作为青藏高原西北缘的西昆仑与处于青藏高原内部的东昆仑由于所处位置不同,二者的隆升过程也差异明显,西昆仑的速率要远高于东昆仑,并得到了裂变径迹年龄、河流阶地和GPS数据的支持。喜马拉雅造山带位于青藏高原的南缘,研究二者之间自新生代以来的隆升过程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从对比结果来看,无论是裂变径迹年龄结果分析,还是大地水准测量和GPS数据都表明,喜马拉雅的隆升速率都要略高于同期的西昆仑的隆升速率,自上新世末以来(2Ma以来)差异尤其明显。从整个高原范围内来看,隆升速率从南向北有越来越慢的趋势,体现了印度板块与青藏高原碰撞的远程效应的时序性和差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