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美国《时代》周刊将年度人物评选为“you”--即互联网上内容的所有使用者和创造者,正如该期封面所言--“yes,you;you control the information age;welcome toyour world”。作为个体的网民已经成为主导网络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网络迎来了广大网民自己生产内容的时代,也就是说网络从公共组织向“新数字民主主义公民”(也就是个人)转变,这也正宣告着一个崭新的传播时代--微传播时代的到来。
微传播虽然是一个新概念,但不是随着网络的发展产生出来的。自从有了人类,人们日常口耳相传的信息交流,大多数是微传播,微内容雏形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交往当中。正如喻国明所说“并不是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在互联网时代之前,微内容就存在,但那时只是作为私内容存在”,正是在各种新技术不断涌现的当下,微内容开始繁荣起来,并且逐步形成一种新的话语秩序。
福柯的话语理论认为,话语秩序是现实权力结构的一种投射或表征,微传播这一新的话语秩序的时代背景在于中国社会的转型和市民社会的成长,原本一元化的社会利益格局分裂,产生了激烈的矛盾冲突,各利益团体和个人都在积极地争取自己的话语权力。而传统的话语格局是主流媒体塑造的统治性的话语秩序,网络因其匿名性、开放性、互动性,成为大众争取自己话语权力的平台,普通网民积极参与、互动,通过分享、转载、改造话语文本,生成新的媒介内容,争取自己的话语权力,实现与主流话语的对话。作为权力机关的政府和主流意识形态机构的传统媒体,也开始认识到了微传播的巨大影响和冲击,主动地对之进行引导和沟通。“微内容”对社会信息的传播、网络话语体系的建构、社会关系的变迁、政府决策的形成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和冲击力。
微内容虽然杂乱无章、碎片化,但其整体呈现出一定的倾向性,逐渐成为社会舆论的策源地,人们对于微内容的依赖感也在不断增加,因此微内容的价值应该被认识到。本选题试图从传播学角度探寻微传播对网络话语的影响,网络话语积极与主流话语对话,这种话语斗争表征着权利的斗争,话语不可避免的影响着现实权力格局,那么在这种“微”的趋势下,研究网络话语能否为公众赢得话语权,能否对话语权力格局产生重构意义,是具有较强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的。
研究的基本思路如下:
第一章:绪论部分,对本研究的选题背景、研究问题和意义、研究方法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等基本内容进行了说明。
第二章:就本研究涉及的基本概念--微传播和话语--进行了界定和说明。总结了微传播的主要特征,并且与传统传播进行了对比分析。
第三章:分析了微传播对网络话语的影响。研究从网络话语主体、网络话语本身、网络话语行为三个方面详细分析了微传播对网络话语的影响,微传播语境下网络话语的主体从“精英”转向“大众”,并运用“弱关系”、“社会认同”理论分析了网络用户的交往行为。同时,运用对话、狂欢等文化研究理论,研究微传播语境下的网络话语行为,一方面大众利用自己的话语权实现与主流话语的对话和监督,另一方面,大众话语又呈现出一种通过“文本盗猎”进行“话语狂欢”的态势。
第四章:分析了微传播对对现实话语权力格局的重构意义,本章首先分析了微传播时代下中国当代社会语境,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人们在思想观念、利益需求、话语表达等方面变得多元化,这些诉求与网络传播结合,促成了大量微内容的生成,形成了网络微传播在社会转型期的兴盛局面。网络传播推动公众舆论和公共精神的形成,在第一程度上推进了公共领域的建构。但是普通大众的话语表达缺乏自主性,容易受主流话语的左右,关于公共事件的讨论,大多也是网友非理性的、民粹的、带有主观情绪地对权力阶层的一种声讨,缺乏富于理性和建设性的进一步诉求和行动,对事件的进程缺乏实质的影响和监督。
第五章:结语。本研究认为,网络空间只能作为一个“准公共空间”存在,一方面,多数网友的公共精神和主体意识仍需提高,网友话语的平民性、反抗性是值得肯定的,但是目前这种话语反抗往往通过狂欢、恶搞来实现,是缺乏长远生命力的。另一方面现实的话语权力机制有待改善,主流话语应该放宽对话语的控制,不要进行过分的把关和封杀,吸纳各种“异见者”,提高公共讨论的质量。
不过,研究微传播对话语格局的影响仍然是非常有意义的,当国家不再隐藏在全能者的盔甲里,千千万万普通民众拥有表达与行动的权利,微传播对公民社会的建构必将产生更为积极的意义。以微博为主打的微媒体,将逐渐成为每个公民参与公共事物的工具。我们应该利用这种开放性和自由性,进行理性自律的讨论,换取搭建真正意义上的公共空间的更大自由,从而达到影响公共政策的理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