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中共有知识的促学作用及其脑间基础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zi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合作学习是人类积累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合作学习中,学习者基于已有知识,通过交互的认知过程(知识共建和群体觉知)来共同建构知识意义,监督彼此的认知活动,进而扩充各自的知识系统。其中,共有知识(common knowledge)是指合作学习前,群体内部对即将学习的内容共有一致的知识储备。知识共建(knowledge co-construction)是指群体成员将原有知识和新知识联系起来,进行深层整合加工的认知过程。群体觉知(group awareness)是指群体成员彼此监控各自的知识内容和知识水平的群体元认知过程。群体共有知识理论(common knowledge theory)认为,(1)拥有共有知识的群体成员对合作学习内容会产生相似理解,即形成认知齐性;(2)共有知识有助于群体成员相互理解,减少了成员们产生交流歧义的认知花费,认知盈余可被用来对新知识进行深层加工。根据群体认知神经科学,认知齐性会引发神经齐性,即脑间同步;后者被认为可能提示了人类合作与学习的脑间基础。虽然以往研究关注了个体已有知识如何促进学习的心理与神经基础,但针对“群体共有知识怎样促进合作学习”的研究较少,且存在以下几点局限:(1)多采用单一行为实证研究或问卷调查研究,而非采用多模态范式,即同时采集互动成员在学习场景中的行为和大脑数据;(2)关注某些特定学习内容,其结论或缺乏普遍性和适用性。(3)尚未明晰交互认知过程如何影响共有知识在合作学习中的作用。因此,本研究围绕“共有知识如何促进合作学习”,采用自然场景的学习范式,结合近红外超扫描手段,将探讨两个子问题:(1)共有知识如何促进合作学习?共有知识积极效应的普遍性如何?共有知识的脑间基础是怎样的?(2)合作学习中的交互认知过程(知识共建和群体觉知)如何影响(增强或减弱)共有知识对合作学习的作用?它们的脑间基础是怎样的?研究一(实验一、二、三)采用改编的合作学习范式,探讨第一个子问题。该范式包括四个部分:个人知识准备、测试、合作学习和后测。学习小组由两人组成。在个人准备阶段,被试被随机分配到两个条件:共有组(两人独自学习内容完全相同的知识)或互补组(两人独自学习内容不同且相互补充的知识)。之后测试被试在此阶段的学习表现。随后,在合作学习阶段,结合基于近红外的超扫描技术,同时收集学生学习图形推理规则(实验一)和德语词汇(实验二、三)时的大脑活动。实验一中,双方共同学习四条图形推理的规则及每个规则对应的两个示例。实验二和实验三的学习任务包含10个试次。每个试次中(实验二),两名被试共同学习1个新单词的拼写和释义,之后分别从9个单词组成的单词墙中选取1个在准备阶段学习过的单词(共2个)写在答题纸上,交流记忆单词的技巧。相较于实验二,实验三排除了其他单词对目标单词的干扰:要求两名被试共同学习1个新单词的拼写和释义,之后向被试直接呈现2个学习过的单词,不呈现其他单词,要求交流记忆单词的技巧。后测:学习表现测试和问卷(例如,深层加工、好感度、交流质量、胜任力、归属感和内部动机)。因此,在研究一中采用在群体层面操纵先验知识(共有vs.互补)的被试间实验设计。我们定义在后测中,“共有”条件与“互补”条件之间学习表现的差异反映了共有知识的效应。“共有”条件与“互补”条件在主观测量的心理变量上的差异反映了共有知识促学效应可能的心理基础。“共有”条件与“互补”条件之间脑间同步的差异反映了共有知识的脑间基础。研究一发现:相较于“互补”条件,“共有”条件的学习表现更好,深层加工评分更高;相较于“互补”条件,“共有”条件的脑间同步分别出现在左侧颞叶(实验一)和右侧颞叶(实验二和实验三);上述识别共有知识的脑间同步分别与学习表现和深层加工呈正相关。中介分析发现,“共有”条件下,存在从深层加工通过脑间同步影响学习表现的间接通路,提示深层加工可能是共有知识促学效应的心理基础;脑间同步有效反映了基于共有知识的交互认知过程。研究二(实验四)探讨第二个子问题。在合作学习阶段,操纵知识共建(有vs.无),对知识共建的操纵是要求两名被试分别从9个单词组成的单词墙中分别选取1个在准备阶段学习过的单词(共2个),与合作学习阶段的新单词(1个)组成一个语义通顺的简单句(“主+谓+宾”)。实验程序和学习内容与实验二相同。为了进一步揭示知识共建在“共有知识促学”中的作用,我们进行跨实验(实验二和实验四)分析,即采用2(先验知识:共有vs.互补)×2(知识共建:有vs.无)的被试间方差分析。我们定义在后测的学习表现中,“共有”条件与“互补”条件之间的差异反映了共有知识的效应。“有共建”条件与“无共建”条件之间的差异反映了知识共建的效应。“共有_有共建”条件与“共有_无共建”条件之间的差异反映了知识共建对共有知识促学效应的影响。“有共建”条件与“无共建”条件之间脑间同步的差异反映了知识共建的脑间基础。研究二发现:第一,相较于“互补”条件,“共有”条件的学习表现更好;相较于“无共建”条件,“有共建”条件的学习表现更好;先验知识与知识共建交互作用显著:“共有_有共建”条件与“共有_无共建”条件在学习表现上无差异;“互补_有共建”条件的学习表现显著优于“互补_无共建”条件的学习表现。第二,在深层加工上,先验知识与知识共建的交互作用显著:相比于“互补_无共建”条件,“共有_无共建”条件的评分更高;“互补_有共建”与“共有_有共建”无显著差异。第三,相较于“无共建”条件,“有共建”条件的脑间同步出现在右侧前额叶;第四,识别知识共建的脑间同步分别与后测的学习表现和深层加工评分呈正相关。第五,中介分析发现,“共建”条件下,存在从深层加工通过脑间同步影响学习表现的间接通路,提示深层加工可能是知识共建促学效应的心理基础;脑间同步有效的反映了知识共建这一交互认知过程。研究三(实验五)探讨第二个子问题。在合作学习阶段,操纵群体觉知(有vs.无),对群体觉知的操纵是通过实验程序向被试提示:组内成员A和B对2个学习过的单词的掌握情况。具体地,提示线索(A或B)直接出现在相应单词下方:“AB”代表两人都掌握了该单词;“A”“B”代表其中一个人掌握了该单词;空白代表两人都未掌握该单词。其他实验程序和学习内容与实验三相同。为了进一步揭示群体觉知在“共有知识促学”中的作用,我们进行跨实验(实验三和实验五)分析,即采用2(先验知识:共有vs.互补)×2(群体觉知:有vs.无)的被试间方差分析。我们定义在后测中,“共有”条件与“互补”条件之间的差异反映了共有知识的效应。“有觉知”条件与“无觉知”条件之间的差异反映了群体觉知的效应。“共有_有觉知”条件与“共有_无觉知”条件之间的差异反映了群体觉知对共有知识促学效应的影响。“有觉知”条件与“无觉知”条件之间脑间同步的差异反映了群体觉知的脑间基础。研究三发现:第一,相较于“互补”条件,“共有”条件的学习表现更好;相较于“无觉知”条件,“有觉知”条件的学习表现更好;先验知识与群体觉知的交互作用显著:“共有_有觉知”条件的学习表现优于“共有_无觉知”条件的学习表现;“互补_有觉知”条件的学习表现与“互补_无觉知”条件的学习表现无差异。第二,在群体觉知的主观评分上,相较于“互补”条件,“共有”条件的评分更高;相较于“无觉知”条件,“有觉知”条件的评分更高。第三,相较于“无觉知”条件,“有觉知”条件下的脑间同步出现在右侧前额叶;上述识别群体觉知的脑间同步分别与学习表现和群体觉知的主观评分呈正相关。上述结果说明:第一,无论学习内容是非言语学习还是言语学习,学习任务是难还是易,共有知识都会促进学习表现;其心理基础可能是合作学习中的深层加工;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脑间同步,主要在左侧颞叶和右侧颞叶,分别对应上述两类学习内容;上述脑间同步都能预测合作学习表现。第二,深层加工是知识共建和共有知识潜在共同的心理基础,知识共建会弥补学生之间缺乏共有知识的缺陷,发挥和共有知识相似的促进学习的作用;同时,识别知识共建的脑间同步出现在右侧额叶;脑间同步能预测学习表现。第三,群体觉知既能促进合作学习,又能扩大共有知识的促学优势;与群体觉知有关的脑同步出现在右侧前额叶;脑间同步能预测合作学习表现。上述发现支持了群体共有知识理论和群体认知神经科学的相关研究假设。进一步,本研究:(1)在“群脑”层面,发现了共有知识引发的脑间同步;并且知识共建与群体觉知都能引发相应的脑间同步;这表明,共有知识与交互认知活动一起塑造了学习者之间的大脑活动,支撑着合作学习过程;(2)在认知层面,共有知识促进合作学习的这一优势,既会被知识共建所削弱,也会被群体觉知所扩大;这体现了知识与交互认知过程对学习活动的或互补、或增进的作用。因此,本研究是在教育心理学中应用群体认知神经科学技术的重要尝试,在理论层面上为群体知识理论提供了行为和神经层面的关键证据,在实践意义上为合作学习策略和教学方法指导提供了有力参考。
其他文献
污废水生态处理是我国水污染治理领域的重要发展趋势,然而其潜在的蚊虫孳生效应易造成蚊虫种群规模扩大和蚊媒疾病传播风险上升,有可能成为水环境“后治理”时期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我国污废水生态处理设施的总量规模不断扩大,但对于其驱动蚊虫孳生的现状认识、机制分析和防治方法的研究却严重滞后,可能会对行业发展和公共健康产生不利影响。本文根据该领域研究缺失的现状,通过背景调查、现场监测和模拟实验,评估并解析了常见
学位
光阴极材料作为电子辐射源的核心部件,可应用于X-ray能量回旋加速器、X-ray自由电子激光器、超快电子衍射系统、超快电子显微技术和冷冻电子显微镜等领域。不同的实验系统对电子源具有特殊的要求,理想的电子源材料应该具有光电转换效率高、工作状态稳定和电子分布集中等特点。相较于传统的金属光阴极材料,半导体光阴极种类丰富,且可通过体系掺杂、表面修饰、外场应力等手段,对阴极的电子发射特性进行调控。另一方面,
学位
本文研究了一类分形集的可视性和随机变换的一些动力学性质.主要结果如下:通过运用实分析中的基本理论,我们在可视性问题和分形集的算术之间建立了联系.我们给出了广义康托集的笛卡尔积的可视集的完整描述,包括其Hausdorff维数和拓扑性质。通过对无孔“胖”Sierpinski垫进行适当的划分,我们定义其上的贪婪变换、懒惰变换和随机β变换,并对其性质进行分析.通过利用高维函数的有界变差方法,我们证明这三种
学位
恶性癌症发病率不断上升,已成为危害全人类身心健康最严重的疾病中的一种。大多数癌症患者在病程后期会发生肿瘤恶病质,这是影响恶性癌症患者生存的一个重要因素,据统计恶性癌症死亡的患者中,肿瘤恶病质是30%患者的直接死因。在肿瘤恶病质研究的近几十年中,炎症因子如IL-6对于肿瘤恶病质的促进作用受到了广泛关注。近年来,很多研究逐渐证明,肿瘤细胞分泌大量的外泌体,体液将外泌体传递到远端器官,从而诱导肿瘤恶病质
学位
图的控制集问题是图论研究的经典问题.本文研究的k-电力控制集问题来源于电网监控的实际背景,它也是控制集问题的推广.顶点子集S是图G的k-电力控制集当且仅当G中所有顶点通过以下两种方式最终都能获得信息:(1)如果u ∈S,则u可以传递信息给自身和所有邻点;(2)如果顶点u有信息且它至多有k个邻点没有信息,则u可以传递信息给没有信息的邻点.k-电力控制集的最小基数称为k-电力控制数,用记号γp,k(G
学位
民国时期的学术中国化思想,是民国学人在面对思想界、学术界所出现的全盘西化倾向时自觉形成的方法论反思。这一思想由五四前后成长起来,在抗战时期达到高潮,它的主要诉求包括以民族语言和民族形式表达西学,以中国社会为对象应用西学和以中国文化为主体融汇西学。在民国时期,对学术中国化思想有系统阐发的包括国民党学人、社会科学领域学人、人文学术领域学人(文化民族主义者)和马克思主义学人。首先,国民党学人的学术中国化
学位
基于群和隐空间的深度学习技术在提升模型性能、模型可解释性、不确定量化等方面起到了基础性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基于群和隐空间的深度学习的本质是建立在两个算法原则之上:第一,在非欧空间中表征学习或者特征学习,即以自适应的、分层的方式捕获与任务相适应的规则性信息;第二,在隐空间显式的正则化目标、模型约束、特征解耦或对贝叶斯模型中先验分布的假定来优化模型。因而基于群和隐空间的深度学习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1)
学位
高校网络教育作为主要面向在职成人开展的高等学历继续教育,诞生于1999年我国实施的现代远程教育工程。20多年来,高校网络教育人才培养规模实现了大幅度增长,在提升在职成人学历层次与技术技能水平,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规模的扩大并不能掩盖其人才培养质量不高的事实,“文凭注水”、“质量低下”成为它长久以来抹不去的“标签”。人才培养质量受“教学质量”与“学习质量”共同影响,成人学习者
学位
习总书记曾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教材建设是育人育才的重要依托。建设什么样的教材体系,核心教材传授什么内容、倡导什么价值,体现国家意志,是国家事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及国家职业教育教材重点研究基地的成立都凸显了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的重要性。教材自产生之日起,就不可避免地承担着相应的角色,且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有着天然的联系。那么,职业教育教材应扮演什么的角色?在实践中,职业教
学位
政府还贷公路是我国收费公路的主体,公益性强,盈利性弱,债务问题由来已久。近年来,按照国家有关地方政府隐性债券风险化解要求,山西、吉林、甘肃等省陆续启动政府还贷公路存量债务重组,采用的一些措施变相突破了现行收费公路管理政策,已引起社会关注和质疑。文章针对地方政府普遍采用的债务重组措施,结合现行收费公路管理政策要求,客观评价债务重组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从有效化解政府还贷公路存量债务风险,促进政府还贷公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