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沂源县东安故城遗址为个案,运用考古学、文献学、历史地理学多学科知识,对遗址进行深入研究。东安故城作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对其进行专题考古调查前,对东安故城历史面貌及内涵的认识是零碎模糊的。而这次专题调查发掘了东安故城不为人知的历史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从而大大提高了东安故城的研究地位。由于遗址时间跨度很长,从龙山时代断断续续到隋代,故本文选取了东周时期的东安故城作为重点研究对象,以期恢复这一时期故城的历史面貌。文章首先介绍了沂源的研究历史与现状,从宏观上使对沂源历史有初步的认识。其次主要介绍了本文的选题缘由、范畴及研究方法,使对这次专题调查有总体上的认识。本文的研究重点集中在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第二部分介绍了东安故城的调查情况。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了大汶口墓葬及从龙山时代就开始建城的夯土城墙,城墙已遭到严重破坏。依据考古学的基本原理我们把残破的城墙分为三期,分别为龙山时期、商代晚期、东周时期,重新修订了东安故城的年代。对围绕东安故城周围几座已遭到破坏的东周时期墓葬的抢救性试掘,了解了墓葬的年代、规格及出土遗物的情况,为揭示故城东周时期的历史面貌及内涵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其中我们对东安故城附近隔河相望的院峪墓地进行了重点描述,同时介绍了附近的东桃坪墓地,对两座墓地的陶器分型定式,从而进行分期断代,把东安故城东周时期具体分为春秋晚期和战国中期稍晚阶段。第三部分是建立在第二部分基础上的相关问题的探讨研究。本章结合了文献学和历史地理学对春秋时期纪国的浮来邑、战国时期的盖邑的地望进行考证,并与东安故城的关系进行探讨。文献中对东周时期东安故城的记载很少,我们只能依据有限的文献记载和考古调查所获取的实物资料,结合历史地理学最大限度的恢复故城东周时期的历史面貌。通过考证,东安故城在春秋时期为纪国南外围的浮来邑,后来齐国占领了纪国的疆域,鉴于东安一带军事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在这里设置了盖邑进行管辖,与齐长城一起共同形成齐国南部的保护屏障。第四部分是结语部分。对这次东安故城专题调查的收获、学术成果及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进行了简单介绍。这次东安故城的专题调查收获是丰厚的,取得的学术成果也是显著的。对东安故城的研究成果不仅修正了以前学术界的认识,也彻底改变了人们的传统观点,同时对于齐国的历史、纪国的历史等研究都具有同等重要的学术成果和意义;也给沂蒙山区的考古建立起了一个标尺,从而有力地推动这一地区工作的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