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近现代城市广场演变是有着历史延续性和内在规律性的完整历史过程,对其历史演变的线索进行重新审视和梳理,进而建立新的研究框架。本文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以及城市广场发展现状,综合运用多学科交义理论,围绕中国近现代城市广场演变研究为中心,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下,主要分析近现代的政治思想、经济文化、社会心理等环境因素如何影响到人们的价值观及生活方式,进而影响到城市广场的诸因素。以历史时间变迁为主要纵向轴线,对历史阶段城市广场的演变及其与社会经济文化的相互作用为横向轴线,从而把握其城市广场演变的脉络及其内在的规律性。在我国近现代城市广场演变进程中,一方面是传统城市广场设计的延续与发展,另一方面是西方设计思想的传播与影响,这两种因素相互作用、相互交融,构成了演变的主线。论文的第一章,主要论述了鸦片战争开始前我国传统城市广场设计的基本特点,包括传统广场的设计思想、布局特征、功能等。这一部分的内容阐述主要起到全文承上启下的作用。本文的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和第五章是全文的研究的切入点和侧重点。论文的第二章详细介绍了西方设计思想传入的历史背景以及对于我国传统城市广场的冲击与影响,中国城市广场处在被动接受的地位。第三章主要论述了民国时期的一些新民族主义纪念性广场的探索。第四章主要论述了中国计划经济时期城市广场演变,深入探寻该时期一元主导思想对城市广场的影响。第五章着重研究了新时期中国城市广场建设所呈现出的多元发展态势。同时,在“广场潮”的大社会背景下,对城市广场所而临的一系列问题也进行了较为详尽的阐述。论文的最后一章研究重点放在建构面向日常生活的城市广场设计,把本文的研究成果与现实的生活空间有机的挂钩,明确了城市广场与市民之间存在着“人造空间,空间塑人”的关系,营造市民对城市广场的认同感。论文结语部分对我国近现代城市广场的发展历程作出了简要的回顾与总结,并提出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21世纪,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绿色的设计理念将继续成为中国学术界追求和探索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