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当代世界性的道德危机,道德教育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与挑战:完备的教育理论与严谨的教育规划下却培养出越来越多“道德沦丧者”。道德教育的问题出在哪里?道德教育中究竟还缺少什么?伦理学和教育学界通过讨论与反思,试图为道德教育探寻新的理论基础与支撑点。西方学界认为在长期追求高度工业文明的过程中西方社会偏重以外在的道德规范约束人们的行为,因缺少情感与人文的关怀而造成人性内部的分裂。因此,在20世纪80年代西方社会掀起了复兴古希腊美德伦理学的热潮,旨在重塑完整的人性,培养受教育者善良的品性,建立了以美德伦理学为道德哲学基础的品格教育体系,并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效。我国政府和理论学界也将目光聚焦到以培养良好品性为目标的品格教育上,探寻适合我国国情的道德教育。本文以近代西方情感主义伦理学的主要辩护根据——情感为依据,研究西方情感主义伦理学中情感产生的背景与情感在道德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情感对道德教育的影响和意义。尝试将情感主义伦理学作为道德教育的伦理哲学基础,以情感主义伦理学论域中的道德感、道德良心、同情心和情感共鸣(共情)等情感丰润道德使人性得到圆融,从情感层面探索道德教育的新路径。论文主要包括五部分:导论“道德意识的结构和情感的地位”,分析了道德意识的结构包括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和道德行为。显然,道德意识的结构中包含情感的成分,情感是道德意识结构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接着对情感的概念做出界定,并探讨了情感的地位和研究价值,以及情感与道德教育之间的关系。然后综述国内外关于情感、道德教育的研究状况,最后分析本文的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第一章“近代西方情感主义伦理学概述”,主要从理论源头梳理情感主义伦理学产生的理论背景和发展经过。其始创者沙夫茨伯里提出“道德感”理论、哈奇森进一步对“道德感”理论作了补充与完善、巴特勒的“良心论”、休谟的“同情”思想和斯密的“情感共鸣”论,分别从不同层面丰富并完善了情感主义伦理学理论的内容,使之成为一个相对完整独立的学说体系。第二章“近代情感主义伦理学研究的视域”,分析了情感主义论域内的人性、情感、理性、行为与道德,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勾连。情感主义围绕情感与道德,从人性的角度,把人的情感、理性、行为、道德等问题对人的“道德感”、“良心”、“同情心”和“情感共鸣”的影响作用进行深入的研究。第三章“情感主义伦理学与道德教育”,从情感主义伦理学的视角研究道德教育问题,以伦理哲学的高度,关注情感这一人类道德心理结构中的极致形式对道德教育产生的作用和影响力,从情感上为人类提供人性的道德关怀,为道德教育开辟新的途径。第四章“做一个有情感的道德人”,情感与道德都是研究如何使人性获得和谐、全面、自由发展的问题。无论是情感教育还是道德教育,其不谋而合之处在于:通过对情感与道德以及二者关系的研究,探寻培养情感丰盈的、社会化的道德人的途径和方法,二者所追求的价值目标一致,即:做一个有情感的道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