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我国建筑市场工程总承包模式的推行,业主与承包商之间关于设计审图等控制权的争夺屡见不鲜。其原因在于我国低信任度的建筑环境难以适用高信任度的工程总承包模式。一方面,承包商认为工程总承包的特征致使业主应该将大多数控制权过渡给承包商,然后利用自身设计施工的优化能力获取利润;另一方面,业主却担心承包商因获得项目控制权后利用信息不对称产生道德风险,损害业主利益。根据对各地市工程总承包政策的收集与整理,发现地方文件明确要求政府投资项目应该设置预算后审等多种控制手段,审核项目的投资金额,降低政府投资项目成本。但是,这有违于工程总承包模式应用的初衷,必然会导致承包商产生不公平感知,从而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有发生道德风险或者出现有机会主义行为的趋向。项目治理的相关研究表明,治理机制是改善项目绩效的重要驱动因素。契约治理与关系治理是治理机制的组成部分。虽然一直以来契约治理被认为是降低项目交易成本的重要因素,但仍需要通过关系治理鼓励业主和承包商之间的沟通和信息共享,从而促进双方对项目期望的一致性。现代研究支持契约治理与关系治理的互补作用。因此,本文利用以上理论,对设计—施工(DB)总承包模式项目管理绩效改善进行如下研究:第一,中国情境下DB模式业主治理策略选择。首先分析在我国现有情境下DB模式业主与承包商之间控制权冲突的产生原因。其次,通过委托代理理论与博弈模型对DB模式下双方冲突的影响机理进行分析。最后,本文引入治理策略的概念,结合我国实际情况,选择适合于我国现有环境的DB模式项目治理策略。第二,IPD理念对我国DB模式合作关系影响分析。基于DB模式下治理策略,首先分析IPD理念对DB建设模式的改善路径,通过文献综述总结出IPD对合作关系改善的特征和改善机理。其次对IPD理念融入DB模式的可行性进行判断。最后利用文献分析对合同中改善合作关系的关键因素进行提取。第三,基于IPD理念的DB模式合作关系改进研究。基于合作关系的合同因素,对IPD与DB模式的合同条款进行对比,分析IPD合同条款在我国情境下设置的适用性和可行性。最后提出基于IPD理念的我国DB模式双方合作关系改进策略集。综上所述,通过本文研究,梳理出我国现有情境下DB模式的应用难点,并通过项目治理理论明晰了我国情境下DB模式项目绩效改善的治理路径,然后通过SWOT等分析手段,明确了IPD理念对我国DB模式合作关系改善的积极意义。最后通过合同文本分析,总结出基于IPD理念的DB模式合作关系改善策略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