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薄板坯连铸连轧(Compact Strip Production)是20世纪80年代成功开发的一种全新的生产热轧板卷新工艺,其投资运行成本低,产品晶粒细小,产品强度高,板形及尺寸精度高等优点,但同时也存在一些缺点,例如:以CSP工艺下的热轧板料作为冷轧原料得到的冷轧板其深冲性能目前为止不如传统工艺下得到的冷轧板深冲性能好,这与CSP工艺下供冷轧用料的热轧板料的组织、强度以及冷轧过程,退火过程中组织和织构演变规律控制有关。本课题正是以此为出发点,进行理论研究分析。对CSP工艺下3mm厚热轧板料通过三种组织调整工艺调整组织后,分别以压下量为73.3%、81.7%、86.7%进行轧制,轧制过程中分别在压下量为32%和61%时取样,然后对冷轧试样罩式退火,其工艺为680℃保温10h,退火升温过程中当温度分别为500℃、530℃、545℃、560℃、575℃、590℃、620℃、650℃、680℃、680℃保温1h、680℃保温3h以及室温取样。利用EBSD技术从显微层次上对冷轧板轧制过程和退火过程中微观组织和微区取向的演变规律、再结晶形核机制、再结晶发生温度范围以及晶粒取向特征进行研究分析,为制定优良的冷轧和退火工艺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CSP工艺下3mm厚的热轧板料通过组织调整工艺1调整组织,以轧制工艺2(压下量为81.7%)轧制成0.55mm冷轧试样,此工艺下冷轧试样较本课题其它工艺下冷轧试样开始发生再结晶温度低、再结晶完成早、得到的退火组织均匀、晶粒比较细小。2)冷轧原料的织构对轧制过程中织构的演变有很大的影响,直接影响首先要开动的滑移系,组织调整工艺1下,以81.7%压下量轧制的冷轧试样在轧制过程中{110}滑移系首先开动,导致冷轧成品形成了14.7%的{001}<110>和31.1%的{112}<110>织构;反应应力的作用,形成39.2%的{111}面织构。3)组织调整工艺1下,以81.7%压下量轧制的冷轧试样发生再结晶的温度范围是530℃~ 590℃,590℃再结晶基本完成。再结晶时,冷轧变形基体和新晶粒取向的晶界角度差为25o~55o。再结晶退火过程中{111}取向在再结晶早期发生很大变化,而{001}<110>、{112}<110>取向在再结晶中后期发生很大变化, {001}<110>、{112}<110>、{111}面取向储存的变形能是依次增加。再结晶早期形核(545℃以前)可由定向形核理论解释。4)包钢0.55mm(冷轧压下量为81.7%)的冷硬板,在实验室采用双台阶退火工艺(575℃保温2h,680℃保温8h),可使退火试样的r值达到1.7075,△r值为0.0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