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是全球地质演化历史过程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阶段,其标志是中石炭世劳亚大陆同冈瓦纳大陆在海西运动期的碰撞,最后形成统一的超大陆。本篇论文的研究区域为华北板块北缘中段,研究对象为乌拉山地区晚古生代—早中生代花岗岩,在充分收集前人相关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对该地区进行了1:5万的区域地质调查,实地野外采集了该地区的岩石样品,并进行了地球化学相关研究。通过综合研究,将晚古生代—早中生代乌拉山地区花岗岩划分为大桦背岩体和西沙德盖岩体,对不同岩体分别进行了,依据岩石地球化学分析和锆石SHRIMP测年结果对不同岩体的成因及其在华北、西伯利亚两大板块拼贴过程中的构造环境进行了研究分析,其特征如下:大桦背花岗岩位于华北地台北缘西段乌拉山地区,构造位置为阴山隆起中段,主要出露正长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是研究古生代古亚洲洋板块与华北板块相互作用的重要区域。LA-ICP-MS锆石U-Pb定年获得332.6±1.1Ma岩体侵位年龄,岩体富硅、准铝-弱过铝质、高碱、相对富钾,属高钙碱性系列,贫铁、镁、钙、磷、锰;不同程度富集Rb、Th、U、Pb、Zr、Hf、Sm,亏损Ba、Ta、P、Ti,高场强元素Nb、Sr含量偏低;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的右倾型配分模式,稀土总量低,轻稀土分馏强烈,重稀土分馏不明显,明显负异常,具高分异I型花岗岩特征。大桦背花岗岩体形成于古亚洲洋板块向华北板块俯冲过程中的弧后挤压向伸展环境过渡的活动大陆边缘构造背景下。乌拉山地区西沙德盖岩体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西段,地处哈达门沟钼矿田范围内,岩性主要由新太古代的片麻岩和三叠纪的花岗岩组成。地球化学特征表现为高硅(Si O2质量分数为74.08%~75.95%)、富钾(K2O/Na2O值为1.20~3.39)、富碱(K2O+Na2O为7.03%~8.46%)、弱过铝质(AL2O3的质量分数为11.22%~13.06%,A/CNK的值为1.002~1.284),里特曼指数属于钙碱性;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LREE/HREE为27.83~19.84),Eu略亏损(δEu为0.36~0.53);微量元素富集Rb、Th、U、Pb、Zr、Hf、Sm等,亏损Ba、Ta、P、Ti,高场强元素Nb、Sr含量偏低,具有A型花岗岩特征;利用LA-ICP-MS对沙德盖岩体进行定年,利用样品测定的30个锆石数据点,206Pb/238 U年龄统计权重平均值为231.13±0.85Ma,属于中三叠世。二叠纪末古亚洲洋关闭,华北板块和西伯利亚板块之间的大洋盆地发生收缩,西伯利亚古大陆和中超古大陆发生碰撞对接,碰撞形成的幔源基性岩浆底侵和伸展构造造成早期古老基底地壳部分熔融,成为形成沙德盖岩体的主要动力机制。综上所述,研究区内晚古生代-早中生代花岗岩基本反映了华北板块北缘乌拉山区域的地质演化阶段。在海西期地质发展阶段,该区自早奥陶世末期一直隆升剥蚀,但到了早石炭世时区内地壳活动强烈,主要表现为强烈的岩浆活动,出现早石炭世石英闪长岩和花岗岩侵入;到了印支期地质演化阶段,测区内早印支期阶段基本上继承了晚海西期时的构造格局,在三叠世中晚期,区内发生了一次强烈的南北向挤压褶皱造山运动,形成了东西或北东向展布的逆冲推覆断层。在这次板内造山过程中伴随有岩浆活动,有花岗岩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