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历史词汇学的兴起,词汇的历时发展及共时描写,特别是常用词的历史替换已成为近年来语言研究的热点,但是似乎学界对个案研究,尤其是单音词及其作为构词语素构成复音词的历时研究尚未予以足够的重视,本文选取“掠”作个案研究,尝试通过对“掠”的词义起源及词汇系统的发展进行研究,以管窥豹,对历史词汇学做一实践性的个案研究。 全文共分四部分:绪论谈及个案研究的意义。包括对大型辞书《汉语大词典》《汉语大字典》修订的价值;有助加深理解汉语史各时期的语言特点;任何一部词汇史都是一部文化史,本文也对此做初步的探索,如通过对“掠笞”、“掠考”等词的研究可以初探始自先秦的刑讯制度,通过对“掠虚”、“掠下”的考辨可以窥见禅宗、儒家对脚踏实地为学、为人的共同理念等。通过考察“掠”的字形音义,试探其本义,并简述其在古辞书中的释义发展。 第一章探讨上古汉语(先秦至西汉)中的“掠”,这个时期的“掠”的词义内涵比较简单,分成“击打”义与“夺取”义两大类。上古汉语阶段,词汇复音化的程度并不很高,有些词的结合程度并不一定特别紧密。本文对相关复音词进行了讨论。 第二章探讨中古汉语(东汉至隋)中的“掠”,这一时期“掠”的词义变化也反映出中古汉语词汇的剧烈变化特征,在整个汉语史中为最活跃的阶段之一。出现了词义的支衍,虽然仍以击打与夺取为主,同时也出现了俗语中捋、撇的意思。即使是先秦旧义,其构词搭配及语用方式也更加灵活,使用语境也趋於多样化。 第三章探讨近代汉语(唐五代至宋)中的“掠”,这个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文言与白话之间的融合急遽加深,词汇更加丰富,“掠”的词义更是有所增多,如擦拂义、整治义(梳理)、收聚义、收取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