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义和词汇系统的历史演变研究——以“掠”为例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hostw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历史词汇学的兴起,词汇的历时发展及共时描写,特别是常用词的历史替换已成为近年来语言研究的热点,但是似乎学界对个案研究,尤其是单音词及其作为构词语素构成复音词的历时研究尚未予以足够的重视,本文选取“掠”作个案研究,尝试通过对“掠”的词义起源及词汇系统的发展进行研究,以管窥豹,对历史词汇学做一实践性的个案研究。  全文共分四部分:绪论谈及个案研究的意义。包括对大型辞书《汉语大词典》《汉语大字典》修订的价值;有助加深理解汉语史各时期的语言特点;任何一部词汇史都是一部文化史,本文也对此做初步的探索,如通过对“掠笞”、“掠考”等词的研究可以初探始自先秦的刑讯制度,通过对“掠虚”、“掠下”的考辨可以窥见禅宗、儒家对脚踏实地为学、为人的共同理念等。通过考察“掠”的字形音义,试探其本义,并简述其在古辞书中的释义发展。  第一章探讨上古汉语(先秦至西汉)中的“掠”,这个时期的“掠”的词义内涵比较简单,分成“击打”义与“夺取”义两大类。上古汉语阶段,词汇复音化的程度并不很高,有些词的结合程度并不一定特别紧密。本文对相关复音词进行了讨论。  第二章探讨中古汉语(东汉至隋)中的“掠”,这一时期“掠”的词义变化也反映出中古汉语词汇的剧烈变化特征,在整个汉语史中为最活跃的阶段之一。出现了词义的支衍,虽然仍以击打与夺取为主,同时也出现了俗语中捋、撇的意思。即使是先秦旧义,其构词搭配及语用方式也更加灵活,使用语境也趋於多样化。  第三章探讨近代汉语(唐五代至宋)中的“掠”,这个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文言与白话之间的融合急遽加深,词汇更加丰富,“掠”的词义更是有所增多,如擦拂义、整治义(梳理)、收聚义、收取义等。
其他文献
知识分子一直是我们书写的对象,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形象特点。90年代登场的“新生代”作家同样将笔触聚焦在知识分子身上,体察知识分子的生存状况和精神困境。在韩东、朱文、
如何在当代生活环境中保护好、传承好地域文化代表的传统手工艺,让明油纸伞也能很好地融入到当下的生活环境中去,值得认真研究和思考.从明油纸伞的自身产品和衍生产品两个方
摘要: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在进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的过程中,根据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要求,围绕学生综合素质要求构建了“1+2”校企共建专业模式和“1234”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双证融合、订单培养的方式;引进现代化的管理,健全教学管理制度。  关键词:工学结合;电气自动化;人才培养模式  作者简介:王刚(1977-),男,四川广元人,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四川广元628017)  中
唐卡装裱从简约走向华美是藏族审美意向变迁的踪迹,在装裱样式上虽受汉地装裱艺术的影响,但也有自己独特的审美追求,这与宗教的影响不可割裂.唐卡装裱本是一种对绘画作品的保
从《同心爱者不能分手》(1989)到《一个人的战争》(1994)、《玻璃虫》(2000)、《万物花开》(2003)、《妇女闲聊录》(2004)、再到《致一九七五》(2007),进入新世纪以来,林白的每
随着互联网媒介的迅猛发展,网络文学的普及范围和影响力日益扩大,中文网络小说的基本类型得到确立,玄幻小说占据了网络文学创作的核心地位。在数量庞杂、质量普遍较低的玄幻小说
本篇论文以我国元代科考赋集《青云梯》为研究对象,以作品为基准对《青云梯》进行全面把握。通过对部分作品的解析与品评来总结、归纳元代科场辞赋创作的思想内容和本质特色,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