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在大体积混凝土温控领域的在目前阶段研究还不够深入和全面,与此相关的规范条文还需要进一步改善,很多工程实践中的问题只能依靠经验,缺乏理论依据。因此,研究控制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差,减小温度应力以防止出现温度裂缝,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力学性能试验与ANSYS模拟,进行温度应力场计算、混凝土性能检测、基础底板温度应力研究等工作,系统研究了大体积混凝土基础底板的温度应力和温度裂缝控制措施,研究发现:1.对于掺加膨胀剂混凝土,在假设入模温度18.9℃时,计算模拟内部温升约为38℃,各点在5~7天内达到温峰。温峰之后内部温度缓慢下降,整体趋势与不掺加膨胀剂混凝土相同,不同的是温升降低7℃,温度梯度减小。混凝土内任任何两点间的温度差不超过25℃,温升和温差满足工程设计要求。2.未掺加膨胀剂混凝土计算模型上表面边缘角点处出现较大拉应变,是较有可能开裂的位置。而对于掺加膨胀剂后,上表面仍然是角点拉应变最大,但主拉应力与抗拉强度比值减小,开裂风险下降。3.本实验掺加膨胀剂混凝土所用混凝土自身具有良好的性能。由于掺加了占水泥总量6%的粉煤灰,混凝土绝热温升较低,约为38℃,温升时间较长。标准养护条件下混凝土60d抗压强度为33.62MPa,满足工程设计中对于强度的要求。大体积混凝土内部的高温激发会加快粉煤灰的火山灰反应速率,从而使混凝土早期弹性模量和强度有较快增长。4.建立考虑温度影响下的胶凝材料放热过程模型,并进行混凝土温度场有限元计算,在使用合理的材料参数和边界条件,并获得较为准确的混凝土绝热温升曲线时,可以较好地模拟足尺模型内部温度场。计算模型的温度梯度主要表现在竖直方向,中间温度梯度较小,上下表面温度梯度最大。5.掺加膨胀剂混凝土温峰约60℃,低于设计中85℃的限值。计算模型中心点温度发展曲线升温阶段与绝热温升试验符合比较好,掺加膨胀剂后裂缝控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证明了掺加膨胀剂对于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的控制具有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