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念珠菌诱导ECV304细胞增殖的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junmin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提取白色念珠菌刺激成分与ECV304细胞相互作用,观察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以解析白色念珠菌的致病性,以期揭示口腔念珠菌性白斑的发病机理。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模拟人口腔粘膜上皮细胞。培养白色念珠菌并提取白色念珠菌的上清液和灭活菌液,无菌验证后白色念珠菌刺激成分实验分组(上清液组、灭活菌液组、上清液和灭活菌液混合组)与ECV304细胞共培养。本课题具体从以下四个实验进行研究探索:1、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白色念珠菌上清液和灭活菌液对ECV304细胞密度变化的影响;2、通过
其他文献
研究表明,与婴幼儿龋(early childhood caries,ECC)发生密切相关的微生物主要有变形链球菌、放线菌及乳杆菌等。近年来,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C.albicans)与ECC的相关性及
目的:探讨超声洁治划过次数及橡皮杯抛光时间对牙釉质表面粗糙度的影响。方法:将80颗离体牙分为4组,每组20颗,分别经超声洁治器划过5次、10次、15次、20次后用表面粗糙度测量仪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浓度茶多酚(tea polyphenols,TP)对健康人牙槽骨成骨细胞(human alveolar osteoblasts,HAOB)增殖以及成骨细胞(osteoblasts,OB)相关基因Runt相关转录因子2(
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形态纤维桩修复后根管治疗前牙的抗折强度和折裂模式,为临床应用提供一定实验依据。   方法:   选择3个月内拔除的完整上颌前牙24颗,随机分成3组,每
牙胚的发育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生物学过程,是上皮和神经嵴来源的外胚间充质相互作用的结果。内釉上皮下方的牙乳头细胞(dental papillacells,DPCs)具有分化为成牙本质细胞和
<正>摇矿是选别中,细粒(2~0.037毫米)金属矿石的有效重选设备。本世纪20~30年代以前,当人工合成浮选药剂和浮选工艺尚未在工业上普遍应用之前,摇床不仅是稀有金属(钨、锡、钽铌
《观音·猿·鹤图》①为日本国宝,三联立轴组屏,南宋时期禅僧牧溪创作.本文尝试以符号学作为解牛刀,对其进行解构,将观音、鹤、猿作为具象符号意指延伸进行解读;从中日两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