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母爱情节剧电影是西方女性主义电影研究着力分析的重要电影类型,到目前为止,我国对西方母爱情节剧的介绍和研究成果只有1988年发表的一篇译文。本文试图通过对美国影片《春风秋雨》(1934,1959)的读解分析,一方面概括母爱情节剧的主要类型特征,另一方面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做出深度分析。作为一部典型的母爱情节剧,《春风秋雨》聚合了女性主义电影理论发展过程中的几个重要问题:情节剧的意识形态表达、女性身份建构、母女关系的呈现和少数族裔形象的再现。本文希望通过分析该电影文本体现的许多问题,运用女性主义视角,做出较为深入的解读和揭示。本文分三个主题对《春风秋雨》电影涉及的问题进行分析,它们分别是母爱情节剧、女性身份建构和母女关系。在第一个主题中,作者借鉴了中西方已有的母爱情节剧和影片《春风秋雨》的研究成果,结合美国历史文化背景和影片本身,尝试运用女性主义视角对《春风秋雨》的文学源起、类型特征和意识形态表达等问题做出回答。在第二个主题中,作者尝试揭示《春风秋雨》里四位女性身份的建构机制,运用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和女性双性气质理论分析白人母亲和女儿的身份建构机制,使用马克思在关于资本主义的论述和黑人女权主义理论对黑人母女的身份建构进行了剖析。在最后一个主题中,本文首先回顾了精神分析理论对母女关系的探索,之后,结合“前俄狄浦斯”概念对影片表现的母女关系进行了一次女性主义探寻。从女性主义的角度看,经典好莱坞电影笼罩在父权意识形态的阴影之下,即使一部四个女人做主角的母爱情节剧也很难例外。因此,本文对此作品进行女性主义的解读意味着揭示其中的意识形态操作、父权意识的无意识表达。但另一方面,母女主题又使这部作品给女性话语的洞藏透出一丝出口的光明,虽然这个光明的缝隙很快会被堵上,但是它存在过,不是吗?所以,本文的女性主义读解本身也是一种寻找光明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