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化湿通络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贫血患者的数据挖掘及对JAK2/STAT3信号通路的影响

来源 :安徽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zz56165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研究目的通过收集临床数据资料进行挖掘分析,健脾化湿通络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贫血患者的用药规律,探讨RA贫血患者红细胞参数的变化及与实验室指标的关联规则。通过构建随机行走模型来评价健脾单元疗法改善RA贫血患者免疫炎症指标的情况。通过临床研究,研究患者贫血指标、免疫炎症指标与铁代谢指标、相关细胞因子、Janus蛋白酪氨酸激酶2/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3(JAK2/STAT3)信号通路指标的相关性,探究RA贫血发生的初步机制。通过体外细胞实验,研究健脾化湿通络方-新风胶囊,治疗RA贫血的生物学机制。2研究方法2.1数据挖掘研究1)筛选安徽省中医院风湿免疫科2012年6月-2018年1月RA贫血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及口服中药资料。分析患者实验室指标的变化及处方涉及中药的性味归经情况,探索治疗RA贫血处方的用药规律。为研究健脾化湿通络中药与实验室检查指标变化之间的关系,运用SPSS Clementine 11.0软件中Apriori模块对中药与红细胞参数、免疫炎症指标的关系进行关联规则分析。2)健脾单元疗法是治疗RA贫血的特色治疗模式,即“内服中药、新风胶囊+外敷芙蓉膏”治疗模式。为研究其治疗效果,在使用中药的RA贫血患者中,设为实验组(内服中药、新风胶囊+外敷芙蓉膏)和对照组(单纯内服中药),运用复杂网络技术分析两组中药的核心处方,并比较两组实验室指标的变化,探究中药与指标改善的关联性。采用随机行走模型对两组RA贫血患者的红细胞(Red blood cell,RBC)计数、血红蛋白(Hemoglobin,Hb)、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进行评价。2.2临床研究依据纳入及排除标准,将39例RA贫血患者设为研究组,36名正常健康人设为对照组,分析两组贫血指标、铁代谢、免疫炎症指标的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免疫比浊法等检测相关细胞因子、JAK2/STAT3信号通路指标。对研究组患者的贫血指标、免疫炎症指标与铁调素(Hepcidin,Hepc)、铁代谢指标、细胞因子、JAK2/STAT3信号通路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2.3基础实验研究选取24例RA贫血患者和6例健康人,每人收抽取外周血5ml,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实验分为5组:Ⅰ组(正常组:健康受试者的PBMCs),Ⅱ组(模型组:RA贫血患者的PBMCs),Ⅲ组(XFC组:含有最佳浓度XFC的RA贫血患者的PBMCs),Ⅳ组(AG490组:AG490干预RA贫血患者PBMCs),V组(AG490+XFC组:含有最佳浓度的XFC、AG490干预RA贫血患者PBMCs)。采用MTT法检测XFC对于患者PBMCs的增殖影响。免疫荧光(Immunofluorescence,IF)法检测XFC对JAK2、STAT3、Hepcidin表达的影响;ELISA法检测XFC对IL-4、IL-6、IL-10、TNF-α、Hepcidin表达的影响;实时定量PCR(RT-q PCR)法检测XFC对JAK2/STAT3/Hepcidin-m RNA表达的影响;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WB)法检测XFC对JAK2、STAT3、p-JAK2、p-STAT3蛋白表达的影响。3结果3.1数据挖掘研究3.1.1通过关联规则探究中药改善RA贫血患者的用药规律研究纳入RA患者4818例,其中RA贫血患者2612例,占RA总数的54.21%。其中男性494例,女性2118例,男女比例为1:4.29,年龄(52.39±11.09)岁,住院时间(17.43±10.76)日。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患者的贫血指标:RBC、Hb、平均红细胞体积(Mean corpuscular volume,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MCH)均升高(P<0.01),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 concentration,MCHC)降低(P<0.01)。与治疗前相比,炎症指标ESR、CRP及免疫指标:补体C3(Complement 3,C3)、补体C4(Complement 4,C4)、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nti 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 antibody,anti-CCP)、免疫球蛋白A(Ig A)、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均降低(P<0.01),免疫球蛋白G(Ig G)升高(P<0.01)。免疫球蛋白M(Ig M)治疗后虽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共涉及12873张处方329味中药,所用中药涉及寒、热、温、凉、平共5性,其中,寒性、温性、平性药运用最为频繁,出现率均在24%以上,使用频率均在92%以上;所用中药涉及酸、苦、甘、辛、咸、涩、淡共7味,其中味苦、味甘、味辛药运用最为频繁,出现频率均在38%以上,使用频率均在98%以上;处方中药涉及肺经、大肠经、胃经、脾经、心经等12经,在药物归经中,肝、肺、胃、脾、肾、心经出现频率均在22%以上,使用频率均在96%以上;处方中药主要由以下五类药物为主:健脾化湿药、清热解毒药、活血化瘀药、祛风湿通络药、益气养血药。前项为1关联分析中,关联的支持度、置信度、提升度均较高的有丹参与RF的下降(支持度85.91%,置信度86.28%,提升度1.01);茯苓与ESR的下降(支持度91.65%,置信度98.04%,提升度1.04)。前项为2关联分析中,红花&茯苓与RF的降低(支持度、置信度、提升度分别为76.99%、86.37%、1.02);陈皮&茯苓与ESR的降低(支持度、置信度、提升度分别为81.05%、83.36%、1.03)。3.1.2随机行走模型分析中医健脾单元疗法改善RA贫血免疫炎症指标情况共计1251例RA贫血患者符合研究要求,依据是否使用新风胶囊(Xinfeng Capsule,XFC)内服和芙蓉膏(Furong Ointment)外敷,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仅使用中药内服,实验组使用中药内服、XFC内服、芙蓉膏外敷。对照组754例,其中男性161例,女性693例,年龄18~88岁,平均(55.45±13.91)岁;实验组497例,其中男性109例,女性388例,年龄29~87岁,平均(56.61±13.32)岁。两组RA贫血患者在年龄、性别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组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RBC、Hb水平均上升(P<0.05或P<0.01),CRP、ESR、Ig A、Ig G、RF、anti-CCP、C3、C4水平均下降(P<0.05或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IGM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的差值相比较,实验组在升高RBC、Hb,降低CRP、ESR、anti-CCP方面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在Ig A、Ig G、Ig M、RF、C3、C4比较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RBC、Hb、CRP、ESR综合评价的正向递增率分别为0.1321、0.2781、0.1545、0.4286,每正向行走1步综合改善率分别为23.78%、27.81%、52.19%、22.11%。实验组RBC、Hb、CRP、ESR综合评价的正向递增率分别为0.2178、0.2781、0.6012、0.4901,每正向行走1步综合改善率分别为37.63%、39.39%、33.89%,29.01%。3.2临床研究3.2.1研究对象一般情况39例RA贫血患者设为研究组,男性9例,女性30例,平均(56.03±13.47)岁。36名正常健康人设为对照组,男性9例,女27例,平均(57.97±9.16)岁。两组基线在年龄、性别方面比较(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3.2.2两组血常规指标、铁代谢、免疫炎症指标的变化与对照组相比,RA贫血患者RBC、Hb、血清铁(Serum iron,SI)、总铁结合力(Total Iron binding capacity,TIBC)显著降低(P<0.01),而转铁蛋白(Transferrin,TRF)、Hepcidin水平显著升高(P<0.01);研究组患者CRP、ESR、RF、IGA、anti-CCP水平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两组Ig G、Ig M指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相比,研究组患者IL-6、TNF-α、JAK2、STAT3水平显著升高(P<0.01),IL-4、IL-10水平显著降低(P<0.01)。3.2.3 RA贫血患者贫血指标、免疫炎症指标与铁代谢、信号通路及细胞因子指标的相关性分析贫血指标与铁代谢、信号通路及细胞因子指标的相关性分析显示:RBC水平与Hepcidin呈负相关(P<0.05),与JAK2呈负相关(P<0.01),与SI呈负相关(P<0.01),与其他指标无相关性(P>0.05)。患者Hb水平与Hepcidin呈正相关(P<0.05),与IL-6呈正相关(P<0.05),与SI呈正相关(P<0.01),与其他指标无相关性(P>0.05)。炎症指标与铁代谢、通路指标、细胞因子的相关性分析显示:ESR水平与He-pcidin呈正相关(P<0.01),与IL-10呈正相关(P<0.05),与其他指标无相关性(P>0.05)。患者CRP水平与TRF、SI呈负相关(P<0.05或P<0.01),与其他指标无相关性(P>0.05)。免疫指标与铁代谢、JAK2/STAT3通路指标、细胞因子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患者Ig A水平与IL-6呈正相关(P<0.05),与IL-10呈正相关(P<0.05),与其他指标无相关性(P>0.05);患者RF水平与IL-6、SI呈正相关(P<0.05),与TNF-α成负相关(P<0.01),与其他指标无相关性(P>0.05)。3.3基础实验研究3.3.1 MTT法检测XFC对RA贫血患者PBMCs的影响与同期阴性对照组相比,低、中、高剂量XFC组OD下降,各剂量组XFC对PBMCs的抑制作用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对细胞的抑制率逐渐增强;中剂量组XFC在作用24h时RA贫血患者抑制率接近50%。故本次试验中剂量XFC为最佳作用浓度,24h为最佳作用时间。3.3.2 ELISA法检测XFC对RA贫血患者PBMCs的IL-4、IL-6、IL-10、TNF-α、Hepcidin的影响正常组相比,模型组IL-6、TNF-α、Hepcidin升高(P<0.01),IL-4、IL-10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经药物干预后各组IL-6、TNF-α、Hepcidin降低(P<0.01),IL-4、IL-10升高(P<0.01);与XFC组相比,AG490组IL-6、TNF-α、Hepcidin降低(P<0.01),IL-4、IL-10升高(P<0.01或P<0.05);与AG490组相比,AG490+XFC组IL-6、TNF-α、Hepcidin降低(P<0.01),IL-4、IL-10升高(P<0.01)。3.3.3 RT-q PCR法检测XFC对RA贫血患者PBMCs的JAK2/STAT3/Hepcidin-m RNA的影响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JAK2m RNA、STAT3m RNA、Hepcidin-m RNA均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给予药物干预后各组JAK2m RNA、STAT3m RNA、Hepcidin-m RNA均降低(P<0.01);与XFC组相比,AG490组JAK2m RNA、STAT3m RNA、Hepcidin-m RNA均降低(P<0.01);与AG490组相比,AG490+XFC组JAK2m RNA、STAT3m RNA、Hepcidin-m RNA降低(P<0.01)。3.3.4免疫荧光法检测XFC对RA贫血患者PBMCs的JAK2、STAT3、Hepcidin影响JAK2、STAT3、Hepcidin标记的细胞核、细胞质阳性表达时呈现红色荧光。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荧光强度明显增强(P<0.01);与模型组相比,经药物干预后各组的荧光强度均减弱(P<0.01)。与XFC组相比,AG490组红色荧光细胞比例减少,强度减弱(P<0.01)。与AG490组相比,AG490+XFC组红色荧光表达减少,强度减弱(P<0.01或P<0.05)。AG490+XFC组呈现红色荧光细胞比例,在RA贫血PBMCs中数量最少、强度最弱。3.3.5 Western blot法检测XFC对RA贫血患者PBMCs的JAK2、p-JAK2、STAT3、p-STAT3的影响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JAK2、p-JAK2、STAT3、p-STAT3蛋白均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给予药物干预后各组JAK2、p-JAK2、STAT3、p-STAT3均降低(P<0.01);与XFC组相比,AG490组JAK2、p-STAT3均降低(P<0.01),p-JAK2、STAT3虽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G490组相比,AG490+XFC组JAK2、p-JAK2、STAT3、p-STAT3降低(P<0.01)。4结论4.1我院风湿科治疗RA贫血主要有以下5类药物:健脾化湿药、清热解毒药、活血化瘀药、祛风湿通络药、益气养血药,以健脾化湿药为核心。健脾化湿药的使用与患者免疫炎症指标的改善具有强关联。4.2“健脾单元疗法”治疗模式与患者综合评价指标存在长程关联,使用单元疗法治疗的患者RBC、Hb、ESR、CRP的综合评价指标改善均优于单纯中药内服,反映该治疗模式在改善贫血、降低免疫炎症的确切作用。4.3 RA贫血患者铁代谢、JAK2/STAT3信号通路、免疫炎症指标与正常健康患者之间存在明显差异。RA贫血患者体内高水平的免疫炎症反应与铁代谢紊乱、细胞因子失衡、Hepcidin相关JAK2/STAT3信号通路的异常活化直接相关。4.4 XFC能够治疗RA贫血,其作用机制包括:(1)通过下调促炎因子IL-6、TNF-α,上调抑炎因子IL-4、IL-10,调节JAK2/STAT3信号通路,改善患者免疫炎症反应。(2)XFC具有类AG490阻断剂样作用,通过下调IL-6的水平,抑制总JAK2蛋白的表达,降低p-JAK2的活性,进一步下调STAT3、p-STAT3的水平,使与Hepcidin基因启动子结合的p-STAT3数量减少,最终导致Hepcidin合成减少,从而治疗RA贫血。
其他文献
电能作为清洁能源已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火电与核电在生产过程中也会对环境造成巨大的污染,而风能、太阳能和潮汐能因为其对环境无污染可再生的特点,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与开发。而这些能源都以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DG)的方式接入大电网,所以需要对分布式电源进行研究分析。随着越来越多不同种类的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中,改变了传统电网单一的辐射型结构,原本的潮流方向
随着城市地快速发展,城市形象作为城市“软实力”越来越受到城市主体的重视,具有特色的城市形象在增添城市吸引力的同时也增加了城市的竞争力。城市形象离不开城市文化的塑造,“城市文化资本”建构着城市形象,推动着城市的发展。而城市形象地建构过程就是一个对外传播与扩散的过程。如何立足于城市文化,打造出独具特色的城市形象成为众多城市面临的发展问题。城市作为现代生活开展的重要场所,城市公厕是城市基础设施的必要组成
裂缝的产生是影响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一个重要原因。影响混凝土桥梁产生裂缝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温度荷载是混凝土桥梁产生裂缝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混凝土结构的热传导性差,在太阳日照辐射、气温变化等外界因素作用下,结构内部将会产生非线性分布的温度梯度,这种非线性分布的温度梯度将会在混凝土桥梁结构中产生相当大的温度变形,进而会引起混凝土结构发生裂缝的温度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温度效应问题,越来越受到工程界的重视。本
步行是最基本的出行方式,不但有益行人健康而且对城市交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适宜的居住环境有利于居民选择步行;居民的步行偏好和其生活环境存在一定的联系,并且二者的协调性会对出行者的步行出行产生影响。高校是另一个与步行密切相关的场所,为了促进校园环境中学生的步行出行,本文从学生的步行偏好和宿舍区步行环境的协调性出发,探究学生宿舍区步行不协调对其步行的影响。首先,本文引入住宅不协调的概念即居住偏
非侵入式负荷监测技术作为智能电网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在电力公司与居民用户之间建立起通信桥梁,实现了两者的友好互动,并在提升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稳定性方面具有显著作用。但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家电负荷的种类层出不穷,给非侵入式负荷辨识带来了困难,特别是在辨识相似特性的负荷时,常常出现误判现象,从而降低了辨识准确率。并且在检测家电负荷投切事件时,存在定位时间精度不高问题,不能灵活的用于大多数的负
目的:胃癌是一种病死率高、存活率低的常见癌症,生物信息学方法挖掘其易感基因是目前较为常用的分析工具;此外,免疫治疗是一种较为新型有效的癌症治疗方式,分析其免疫细胞浸
二维宽带隙半导体是高温,高功率以及高频率器件的理想选择。相比于二维窄带隙半导体,它具有更宽的带隙,更好的热导性和更高的击穿场强。这些优势使得二维宽带隙半导体在极端环境下应用时,性能更优于二维窄带隙半导体的性能。在本篇论文中,我们首先介绍了二维宽带隙材料的发展历程,接着介绍了研究时使用的相关理论知识和计算方法。最后在第三章至第五章介绍了本次研究的三个工作内容,我们预测了一个超宽带隙半导体Ca FCl
目的:在IBS内脏痛小鼠模型上,探讨不同温度艾灸缓解内脏痛效应是否与其影响结肠组织TRPV1表达有关,研究结肠TRPV1表达量与内脏痛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探讨艾灸调节PLC-TRPV1通路异常影响结肠TRPV1的表达的作用机制。方法:实验一:不同温度艾灸对IBS内脏痛的影响32只8周龄雄性C57BL/6 SPF级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45±1)℃组、(38±1)℃组,每组8只。采用T
火灾现象中不仅存在单一火源的燃烧,还存在多个火源条件下的燃烧。火旋风作为特殊火灾现象的一种,同样也存在单火源火旋风和多火源火旋风两种现象。多火源耦合形成的火旋风比单火源火旋风的破坏能力更强,但由于多火源火旋风存在的物理机制和动力学行为更为复杂,科学界对多火源火旋风的了解还不够深入,因此在单火源火旋风的基础上探索多火源火旋风的燃烧行为,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多火源和单火源火旋风燃烧行为产生差异的原因。本论
南极磷虾(Euphausia superba Dana 1850,下以磷虾简称)是甲壳类浮游动物的典型代表,储量丰富,营养价值极高,是南大洋中上层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物种,也是我国远洋渔业的重要捕捞对象。集群行为是许多海洋生物的共同特征,南极磷虾通常会在某一时间和地点形成集群,这种集群行为在其自然种群的生命史过程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半个多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学者对南极磷虾集群形成的可能机制、集群类型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