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农村基础设施的供给问题是我国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实现小康,建设和谐社会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可以降低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储存成本、运输成本及销售成本等交易成本,降低农业的自然风险与社会风险,促进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带动地区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加强农村地区的信息沟通,并且还可以就近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的收入,从而带动消费。当前我国农村基础设施供给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与不足,导致我国当前农村基础设施供给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个地区要是能很好的解决当地农村基础设施的供给中存在的问题,该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就会提高。因此,农村基础设施供给问题解决的好坏,直接关系着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实现小康与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能否实现,所以应重视农村基础设施供给问题的研究。本文以公共产品理论为基础,立足于本国农村基础设施供给的现状,分析我国在农村基础设施供给中具体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并在借鉴外国相关经验的基础之上,试图提出完善我国农村基础设施供给的相关政策建议。在这样的一个研究思路之下,本文的结构大致分为了四章:第一章是论文的理论概述部分。这个部分首先由基础设施的概念及分类引申出农村基础设施的概念及分类。本文认为农村基础设施是指为发展农村经济和保证农民生活所必需的公共设施及服务的总和。分类上,从大类来看,农村基础设施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经济类基础设施,另一类是社会类基础设施。本文所要讨论的农村基础设施限定在经济类基础设施范围之内。从具体包括的内容上看,本文讨论的农村基础设施可以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生态环境类,主要包括水土流失治理工程、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工程、荒漠化防治工程等;第二类是灌溉及仓储类,主要包括农村用于灌溉的各种沟渠、物资保管的仓库、储藏室等;第三类是除了第一类和第二类以外的农村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农村公路、铁路等设施和船舶、车辆等交通运输工具,水库、各种河流、生产供水设施、农村邮政、电信等通讯活动设施,电视、广播、网络等信息业务设施等。农村基础设施的具体分类是统领此章分析的基础,本文认为第一类农村基础设施属于纯公共产品,第二类属于混合类公共产品之中更近似于私人品性质的公共产品,第三类农村基础设施属于典型的混合品,并且这类产品的数量最多且最常见。根据三大类各自的公共产品属性,进而分析出政府与市场以及政府内部之间在供给中各自的分工。本文认为纯公共产品性质的农村基础设施应该由政府提供,近似于私人品性质的混合类农村基础设施可以倾向于由市场或私人提供,政府给予少量补助,介于私人品和纯公共产品之间的混合类农村基础设施可以由政府提供也可以由市场提供。对于纯公共产品的农村基础设施应由中央政府负责提供,混合类的农村基础设施由地方政府负责供给更有效。第二章介绍了当前我国农村基础设施供给的现状及问题。从现状中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就,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抵抗自然风险的能力加强,农村生产及生活条件有了较大的改善,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一个覆盖主要农业生产区域的农村基础设施网络,建设的系统内容日益丰富,服务对象明显扩大,农村基础设施各项事业都得到了显著的发展。但是也要看到当前的供给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首先是供给布局上缺乏规划,布局存在不合理,建设过程中随意性很明显;其次是供给的总量虽然总体上呈增加的趋势,但与日益增长的农民需要相比还明显不足;再次,供给的结构不平衡,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供给的内部结构不平衡;另一方面是供给在地区间的分布不平衡。最后,供给的效率不高,重前期建设,轻后期管理的现象比较严重。第三章是供给问题的原因分析。这部分主要是分析导致上文中供给存在问题的原因。首先,本文认为由于决策者很少能做到科学分析当地的情况和资源禀赋情况,各个行政区域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调,未经过科学的选址和测算就决定项目的修建地址及规模等,这些做法导致了供给布局总体上缺乏科学的规划。其次,对于供给不足的原因,本文主要从政府与非政府投入不足两个角度进行思考。其中导致政府不足的原因主要是财政体制改革不到位,非均衡二元财政模式及政策性银行没能发挥应用的作用;导致非政府供给不足的原因主要在于我国市场体系还很不完善,政府对市场和私人进入农村基础设施设定了许多进入障碍,并且农民收入水平较低,缺乏积极引导第三方参与农村基础设施供给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再次,对于供给结构不平衡的原因,本文认为主要是由于自上而下的供给决策机制以及地区间经济实力的差距所造成的。最后,由于当前的供给管理和监督机制不健全,造成了供给效率低下。第四章是论文的政策建议部分。这部分首先介绍了美国、韩国两个国家为加快农业的发展,改善农民生活而大力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发展的示例,从这两个国家发展农村基础设施的过程中,可以看出一国要想快速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的生产与生活质量,可以从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明确划分各级政府在供给中的职责,发挥政策性信贷体系的作用等多方面努力。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之上,本文提出了改善我国农村基础设施供给的政策建议。首先,在总体规划上,本文提出在规划布局中要注意区分先后性,因地制宜的制定相关政策措施等,通过改革财政体制、制定相关政策措施等增加农村基础设施供给的总量。再次,要调整当前农村基础设施的供给结构,可以通过加强农村教育与基础民主建设,从而改变当前供给中的决策程序,通过完善纵向与横向转移支付,可以对促进农村基础设施的供给布局逐渐达到平衡起到重要的作用。最后,要提高农村基础设施的供给效率,本文认为可以考虑根据设施的性质实施分口管理,加快供给监督的制度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建立,构建一个事前、事中、事后监督的多重监督体系,从而提高农村基础设施的供给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