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贵州榕江地区义学政策实施情况研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gguan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族教育政策对于国家民族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我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制定正确的民族教育政策事关民族间教育公平,又关系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清王朝为了缓和民族矛盾、巩固统治,将义学这一中国古代的免费蒙学教育演变为由国家提倡的为贫寒子弟和少数民族子弟举办的学校,在少数民族地区积极推广义学,极大的提高了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水平。但我国现有的相关研究缺乏从教育政策的视角进行研究。贵州省榕江县,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地区,也是战略重地。清王朝统治者在这里推广义学教育政策,时间长,规模大,影响深远,具有代表性。所以,本研究选择以清代贵州榕江义学政策实施情况作为个案,一方面丰富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史的研究,另一方面使得我们对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民族教育政策如何更好的促进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进行一些思考,提供一些历史的借鉴。为了达到上述研究目标,本研究选择了文献法、个案法、比较法和访谈法作为研究方法。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及观点包括:1.清代贵州榕江地区义学政策的实施背景。其中包括清代民族地区义学政策实施的历史背景,清代贵州义学政策实施的特殊背景和清代在榕江实施义学政策的具体背景。清雍正年间开始了大规模的改土归流,新辟苗疆之后榕江当地少数民族起义频发,政局不稳。为了缓和当地少数民族与清王朝之间的矛盾,清王朝统治者决定以义学作为化民成俗,巩固统治的工具,于是在榕江大力推广义学政策。2.清代贵州榕江地区义学政策的实施情况。包含了教育管理政策,招生政策,师资选拔政策和经费筹措政策,教育内容政策等五个方面的内容。榕江义学在教育管理方面有专门的学官负责,对教育经费和学生学习、生活方面都有较为严格的管理。在招生政策方面主要是招收当地适龄的各族儿童。选择义学教师也有政策规定选择品德兼备的老生成儒。义学教育经费的来源主要是政府资金、地方捐资和学田三种方式。由于清代义学政策的目的是以封建伦理观念教化少数民族,所以规定以儒家思想为教育内容。3.清代义学政策在榕江产生的影响。分别从对政治、经济、文化和其他方面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义学政策的推广缓和了榕江各族人民同清王朝之间的矛盾,稳定了政局,促进了当地生产力水平和经济的发展,加速了汉文化在当地的传播和发展。与此同时,义学政策的推广也带来了一些其他方面的影响,比如说义学教育独推儒学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地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最后,本研究根据前面的分析,对以榕江为个案的清代义学政策进行了反思。并结合我国当前的民族教育政策提出了一些思考,其中主要观点包括:民族教育政策的制定要坚持教育公平原则、关注民族地区的现实需要;民族教育政策要坚持多元文化理念;加大经费投入,保障民族教育政策的落实。
其他文献
本文是关于幼儿教育投资的研究。本研究采用个案研究的方法,选取张家港的幼儿教育投资作为研究的内容,在对张家港幼儿教育投资的状况进行深入了解的基础上,总结其投资的特点并做
隐喻研究已受到语言学和语言心理学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相似性是隐喻建立的基础,方向性是隐喻的一个重要语义特征,隐喻理解受方向性和相似性的影响。随着西方隐喻热潮的兴起,对
注意作为运动员的心理因素之一,它以许多不同的方式影响学习效果和运动成绩。因此,了解注意对运动员运动成绩的影响,掌握运动员在比赛中如何利用或减少这些影响,有利于提高科
在当代转型社会时期,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作为我国高知阶层的女大学生在西方多元性文化与传统性观念的冲突影响下,由于自身性知识的缺乏和学校性教育的滞后,存在严重的性不
交叉分类是指,在存在群际偏见的两个群体之间,根据两个或多个类别维度来重新划分群体。交叉分类效应是Valerie在交叉性研究中提出的,也称为交叉类别群体成员的被忽视性,他认
在热水供暖系统的最高点及局部最高点必须安装排气装置,以便及时排出系统中的空气,确保供暖系统不会因产生气塞而导致散热器不热.目前使用的排气装置有手动排气的集气罐及自
幼小语文教学衔接是指幼儿园语言活动与小学语文在具体教学环节上的接续与过渡。本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减缓两个不同学段在教学过程中的坡度,减轻学生对新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