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江健三郎是继川端康成之后,于1994年成为日本第二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饲育》是其初期的中短篇小说,当时获第39届芥川文学奖。一经发表,便受到诸如“高艺术水平的杰作”“精美的文体”等好评。拙论在迄今为止的国内外先行研究基础之上,运用文本分析的方法,从作者在作品中对人性思考的这一角度展开研究。首先,考察作者为何会对人性进行思考。其次,逐一分析文本,探究作者通过怎样的人物来暴露人性的异化,祈盼人性回归,而后渐渐倾向于人道主义思想的。最后,试析作者对人性思考的意义。也就是说,审视大江中后期所走的救济之路。首先,笔者要分析作者为何会对人性进行思考。分析原因之前,先对人性的概念做界定。广辞苑中是如下定义的:“作为人的本性。”而文本中作者对人性的界定是:和任何人都可以建立人际关系,绝不允许暴力。作者对人性进行思考的原因有三。其一,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所受过的教育。1941年,大江入小学时,恰逢太平洋战争爆发,在学校受的是国粹主义教育,但1945年战败后开始接受民主主义教育,所以民主主义思想在大江心里生根发芽。这种以尊重人为主的民主主义思想成为大江对人性进行思考的根本原因。其二,结识恩师渡边一夫。蒙受恩师最大的影响就是人道主义思想。所谓人道主义思想就是尊重人个性的发展以及人性。人道主义思想可谓大江早期接受的民主主义思想的延续。《饲育》中所体现的作者对人性的思考与渡边老师的人道主义思想紧密相连。并且,大江后期作品中所体现的浓厚的人道主义倾向也与恩师有很大关联。其三,萨特及其存在主义。大江非常倾慕萨特,深受其存在主义思想的影响,并结合日本的实际将其变成大江式存在主义。其精髓是重视对人性的尊重。所以他对人性的思考也与存在主义思想密不可分。其次,分析《饲育》中作者是如何展开并深化对人性的思考的。笔者认为作者采取的思考方式是暴露人性的异化。第一,分析人性异化的原因。主要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外因中,黑人士兵和书记起决定作用。战争末期,随着黑人士兵的出现,村庄一贯的封闭状态被打破。最初被当做动物对待的黑人士兵在村子里生活一段时间后,开始与村子里人有了交流。并且建立了类似于人与人之间的那种连带关系。并且他像人一样为书记修理假肢,在铁匠铺观看分离作业。但是当县里下达命令将他上交时,他把通风报信的我当作人质,瞬间失去了人性。黑人士兵在由动物性转向“人性”,又由“人性”变回动物性的过程中,一步步地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结果村里人使用暴力将他打死,那一瞬间人性异化了。换言之,就是在黑人士兵渐渐渗透的过程中,人性逐渐异化的。另外,黑人士兵也可以说是战争的象征。也就是说是战争异化了人性。而书记,由于他是文本中唯一的政府官僚,所以也可以说是权威的象征。他支配着村里的一切,控制着村里人的思想,甚至背叛类似朋友的人,是人性异化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书记才是导致村里使用暴力的元凶,书记间接地异化了人性。最终作者在文本中“杀”死了书记,笔者认为作者要通过这一设定来呼吁政府,祈盼被压抑的人性的回归。内因中,村里人责无旁贷。一是对日本政府也就是对权威的代表——书记的妥协性。文本中描述了权威的强大和普通人力量的弱小。而村里人本身就是易于妥协的。二是对美国强烈的自卑感。第二,在这场人性的异化过程中,作者多次描述“我”的恐怖感。并且我的恐怖感并非始终如一,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的。最初作者巧妙勾勒出我对死亡的恐怖,后来对村子里出现的怪物似的黑人士兵感到恐怖,接着在和黑人士兵相处期间仿佛忘却了那种恐怖感,但当我被当作人质的那一瞬间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恐怖,黑人士兵被活活打死,我昏厥了。这表明最令我恐怖的不是死亡,也不是黑人士兵,而是村里大人们的暴力,是异化了的人性。由此来暗示对人性异化的恐惧以及对人性复归的渴望。另外,通过考察主人公“我”扭曲的成长历程,批判人性异化,提倡人道主义思想。最后,论述作者在《饲育》中对人性进行思考的意义。大江的中后期作品表明,他走的是自我救济、人类救济和灵魂救济之路。救济之路也可以说是对人性思考的升华。第一,自我救济之路。这一时期,作者在对人性的思考上有所进步。初期作品《饲育》仅仅是强烈批判善良、朴素的人性转变成残忍的动物性,呼吁人性的复归。而中期作品《个人的体验》中,作者通过描写主人公“鸟”的两面性(即人性异化的鸟和人性复归的鸟)来赞美人性的复归。第二,人类救济之路。作者以访问广岛为契机,创作了大量核武器题材的作品。核武器给人类以致命打击,人们不畏其毁灭性顽强抵抗。作者批判战争给人类带来的毁灭性,同时赞美人性的力量。很显然,这是对人性思考进一步的升华。第三,灵魂救济之路。人类精神方面的缺失导致人性的丧失,只有追本溯源——探索灵魂的救济,才能拯救人类。综上所述,笔者从作者在《饲育》中对人性的思考这一角度入手,追溯其思考的原因,逐一分析文本,探究作者通过怎样的人物来暴露人性的异化,祈盼人性回归,而后渐渐倾向于人道主义思想的。另外,通过对其中后期作品的考察,论述了对人性思考的意义。对《饲育》的粗浅思考,尚有许多论述不充分之处,请各位老师指教。